燃料胶质含量的测定 喷射蒸发法(GB/T 8019)是用于测量燃料中胶质含量的标准方法,对评估燃料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该检测方法的核心要点: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航空燃料、车用汽油和其他挥发性馏分(包括含有醇类、醚类含氧化合物以及沉积物抑制添加剂的产品)的胶质含量测定。
胶质含量是反映燃料在储存中氧化安定性的重要指标,过高的胶质含量会导致发动机积碳、散热不良和爆震等问题。
胶质含量分类:
实际胶质:航空燃料的蒸发残渣,未经进一步处理。
溶剂洗胶质含量:非航空燃料的蒸发残渣经过正庚烷洗涤后的残渣量。
未洗胶质含量:非航空燃料在试验条件下的蒸发残渣量,未经洗涤处理。
检测原理:
在控制的温度、空气或蒸汽流条件下,蒸发已知量的试样,测量蒸发残渣的量来确定胶质含量。
对于航空燃料,直接称量残渣并以“mg/100mL”报告结果。
对于车用汽油,需用正庚烷抽提残渣,分别称量抽提前后的残渣量,结果以“mg/100mL”报告。
实验设备与材料:
天平:感量为0.1mg。
烧杯:100mL,宜选择石英、高硼硅或其他符合试验要求的材质。
加热浴:可使用实心金属块浴或液体浴电加热,温度控制在指定范围内。
流量计:用于测量空气或蒸汽流量。
温度计:符合GB/T 514中GB-29号温度计的技术要求。
正庚烷:分析纯,用于抽提蒸发残渣中的非挥发性物质。
实验步骤:
清洗烧杯:用胶质溶剂洗涤烧杯直至无胶质,用水彻底清洗,并浸泡在温和的碱性或中性去污剂清洗液中。
干燥烧杯:用不锈钢镊子取出烧杯,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洗涤,放在150℃的烘箱中至少干燥1小时,冷却至少2小时。
称量烧杯:称量配衡烧杯和各试验烧杯的质量,记录至0.1mg。
蒸发试样:将试样加入烧杯中,在控制条件下蒸发。对于航空燃料,使用空气蒸发,浴温160~165℃,试验孔温度150~160℃;对于喷气燃料,使用蒸汽蒸发,浴温232~246℃,试验孔温度229~235℃。
冷却与称量:蒸发结束后,将烧杯转移至冷却器中,冷却至少2小时后称量。
抽提与干燥(车用汽油):若未洗胶质含量不小于0.5mg/100mL,需用正庚烷抽提残渣,干燥后再次称量。
计算与报告:
航空燃料:实际胶质含量按公式计算,结果报告至整数。
车用汽油:溶剂洗胶质含量和未洗胶质含量分别按公式计算,结果按GB/T 8170修约至0.5mg/100mL。
精密度与偏差:
重复性(r):同一操作者在同一仪器上,对同一样品的两次试验结果之差不超过规定数值。
再现性(R):不同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之差不超过规定数值。
偏差:因无可接受的参比物质,偏差未确定。
注意事项:
安全操作:实验涉及危险材料和设备,需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设备校准:定期校准空气流量计、蒸汽流量计和温度计,确保实验准确性。
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标准步骤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结果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