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用户:规模化农场主、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科技企业
核心痛点:
生产效率低:依赖人工经验,难以实时掌握作物/牲畜状态。
资源浪费严重:水肥药投入超量,养殖饲料配比不。
风险不可控:极端天气、病虫害、疫病爆发时响应滞后。
管理成本高:跨地块/棚舍管理分散,数据难以整合分析。
系统价值:
降本增效:通过监测与自动化控制,降低水肥药投入20%-30%,人力成本减少40%。
风险预警:提前72小时预警病虫害、疫病、气象灾害,减少损失超50%。
数据驱动决策:整合环境、生长、养殖数据,生成优生产策略,产量提升15%-25%。
二、功能模块设计 1. 种植/养殖环境智能监测模块多维度数据采集
土壤与水质:pH值、EC值(电导率)、含水量、氮磷钾含量、重金属残留。
气象环境:温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CO₂浓度、降雨量。
生物体征:作物叶片颜色(光谱分析)、茎粗、株高;牲畜体温、活动量、采食频率。
实时可视化看板
地图热力图:展示不同地块/棚舍的环境参数(如“东区土壤湿度低于阈值15%”)。
趋势分析:历史数据对比(如“近7天棚内温度波动超10℃”),关联作物生长阶段风险。
2. 作业控制模块自动化设备联动
智能灌溉:基于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模型,自动调节滴灌/喷灌时长与水量。
施肥:根据土壤养分数据与作物生长周期,生成水肥配比方案,控制EC值±0.1误差。
环境调控:联动通风、遮阳、加温设备,维持棚舍内温湿度恒定(如“夜间自动升温至18℃”)。
异常干预策略
突发降雨:自动关闭灌溉系统,推送排水建议至管理员手机。
高温预警:触发风机全开、遮阳网覆盖,并推送降温方案(如“喷淋系统运行10分钟”)。
3. 病虫害/疫病智能预警模块AI图像识别与诊断
作物病害:通过摄像头识别叶片斑点、卷曲等特征,匹配病害库(如“黄瓜霜霉病,相似度92%”)。
牲畜疫病:结合体温、采食量、行为数据,预警口蹄疫、禽流感等疫病风险。
多源数据融合预警
气象+生物数据:高温高湿环境+作物生长周期,提前72小时推送炭疽病防治方案。
历史数据建模:基于3年疫病爆发记录,预测高风险地块与时间节点。
4. 生长/养殖过程追溯模块全生命周期记录
种植:播种时间、品种、施肥用药记录、采收日期。
养殖:配种时间、疫苗接种记录、饲料批次、出栏体重。
存证与溯源
关键数据上链(如“2023-10-01施用有机肥50kg”),生成唯一溯源码。
消费者扫码查看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信息,提升品牌信任度。
5. 智能决策支持模块生产模型库
作物模型:输入品种、目标产量,输出佳种植密度、水肥方案(如“番茄亩产量8000kg需N肥25kg”)。
养殖模型:根据畜禽品种、生长阶段,推荐饲料配方与饲养密度(如“育肥猪每头2㎡,粗蛋白16%”)。
市场与成本分析
价格预测:对接农产品期货市场数据,推荐佳采收/出栏时间。
成本优化:计算单位产量投入产出比(如“当前方案每斤成本1.2元,优化后降至0.9元”)。
6. 移动端与远程管理模块APP功能
实时监控:查看地块/棚舍环境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如“水泵异常停机”)。
任务下发:远程启动灌溉、通风、投料设备,调整控制参数。
告警推送:异常事件分级推送(如“红色告警:棚内温度超40℃”)。
多角色协同
农场主:查看全局数据与报表,审批采购、销售订单。
技术员:接收告警并处理,记录巡检结果(如“农药喷洒完成,覆盖率95%”)。
采购员:根据库存预警自动生成采购清单(如“尿素库存仅剩3天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