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拓浩子教练带队火灾演习
演习开始了,浩子教练在火盆里点着火,然后把烟吹到楼道里,让我产有秩序的下楼。我们沿着楼梯下去了,黑烟把我们的眼睛都蒙住了,看又看不清楚,虽然知道是演习我们还是很紧张,慌乱的下了楼,连连说道:
“太逼真了”。这时浩子教练说:“下次遇到真正有火灾的时候,不要紧张,要镇定,想办法先救自己,再想办法救其它人”。这是我想到消防队的武警叔叔们的任务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危险。
接着,浩子教练又教我们怎么样使用灭火器,他先把灭火器的安全栓拔了,然后对我们说:“要离目标1.5米远再喷,不然就会喷到自己”。说着他对准已经点好的火盆,用力近好下灭火器,只见从灭火器里面喷了了气体(二氧化碳),就这一瞬间,火就熄灭了。啊!我终于知道了灭火器是这样用的了。今天真是大开眼界。接下来,教官又让我们自己来试下灭火器,教官点到了我,我快步走了上去,按照教官的方法一喷,哇!火灭了。同学们都鼓起掌来,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比起消防队的叔叔们,我这点算什么。
军训的历史
“军训”Zui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的奴隶社会,以后各朝代都有过对学生实施军训的记载。
据记载,在商代,由于诸侯间战争增多,统治者对军事训练日益重视,除了对正规军队进行训练外,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进行军事教育。[1]
从西周开始,官学分“国学”与“乡学”,并有“小学”和“大学”两级。据《礼记》《周礼》等记载,西周的大学,以习武为主,教师一般由军官担任。军训主要内容为习射,即学射箭,加驾驭五种战车的方法等。这是我国古代Zui早对学生进行军训的记载,其中的“大学”,即以“六艺”为标准课程,“礼、乐、射、御、书、数”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其中的射、御,即为古代的军训,教师一般直接由军官担任。
《周礼·保氏》中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这是我国Zui早有关“学生军训”的文字记载。被后世尊为教育家的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将射御之术看得与礼乐教化一样重要。孔子指出“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把军事训练和教育提到了很高的位置。由于学校实施文武并重的教育,所教学生大多文武双全。例如,在孔子的3000弟子中,文武兼备者有72人。那时,人们都把军事技能的高下,视为一个人是否贤能的标志,所谓“射御足力则贤”(《国语晋语》)。
春秋时期,对广大“亦兵亦农”的普通国人来说,更主要的军事训练和实战演习是通过参与田猎活动来实现的。除此之外,排演战斗舞蹈(“武舞”),也是春秋时期列国军事训练中的重要项目。参加武舞的人员,一般都手持戈盾,模拟作战的基本动作,既用来激励舞者本人和旁观者的战斗激情和尚武精神,又促使参加舞蹈者熟悉作战动作的要领,为实战作必要的准备。
军拓的感恩教育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怀着感恩的心出发,军拓教育用实际行动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