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属豆科植物,起源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和埃寒俄比亚、小亚细亚西部,因其适应性很强,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很广。豌豆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等十多个省区。
名字科属形态简述栽培技术
(一)播种
(二)田间管理
(三)栽培季节与茬口形式
常见病害
1。豌豆茎腐病
2。豌豆花叶病
营养分析
1.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 防癌治癌:
3. 通利大肠:
营养价值用途
豌豆依用途分为两大类
目前常见的几种豌豆种植品种
相关人群制作指导常见烹饪食谱食疗作用食疗价值漫画里的人物起源演化名字科属形态简述栽培技术
(一)播种
(二)田间管理
(三)栽培季节与茬口形式
常见病害
1。豌豆茎腐病
2。豌豆花叶病
营养分析
1.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 防癌治癌:
3. 通利大肠:
营养价值
用途
豌豆依用途分为两大类
目前常见的几种豌豆种植品种
相关人群
制作指导
常见烹饪食谱
食疗作用
食疗价值
漫画里的人物
起源演化
[编辑本段]名字
学名/拉丁名:pisum sativum linn. 英文名: garden pea 别名:
各地又名麦豌豆、寒豆、麦豆、雪豆、毕豆、麻累、国豆、蚕豆(吴语)等。软荚豌豆别名荷兰豆。 上海附近地区称"小寒豆"
[编辑本段]科属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亚科: 蝶形花亚科 faboideae 族:蚕豆族 vicieae
属: 豌豆属 pisum 种: 豌豆种 p. sativum
[编辑本段]形态
一年生缠绕草本,高90—180厘米,全体无毛。小叶长圆形至卵圆形,长3—5厘米,宽1—2厘米,全缘;托叶叶状,
卵形,基部耳状包围叶柄。花单生或1—3朵排列成总状而腋生;花冠白色或紫红色;花柱扁,内侧有须毛。荚果长椭圆形,长5—10厘米,内有坚纸质衬皮;种子圆形,2—10颗,青绿色,干后变为黄色。花果期4—5月。偶数羽状复叶,顶端卷须,托叶呈卵形。花白色或紫红色、单生或1—3朵排列成总状腋生,花柱内侧有须毛,闭花授粉,花瓣蝴蝶形。荚果长椭圆形或扁形,根据内部有无内层革质膜及其厚度分为软荚及硬荚。
种子可呈圆形圆柱形、椭圆、扁圆、凹圆形,每荚2—10颗,多为青绿色,也有黄白、红、玫瑰、褐、黑等颜色的品种。可根据表皮分为皱皮及圆粒,干后变为黄色。根上生长着大量侧根,主根、侧根均有根瘤。因其性状多样且为闭花授粉,孟德尔将其作为遗传因子实验的作物。
[编辑本段]简述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白色或淡紫红色,结荚果,种子略作球形。嫩荚和种子供食用。
2、这种植物的荚果和种子。
豌豆
豌豆种子的形状因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为圆球形,还有椭圆、扁圆、凹圆、皱缩等形状。颜色有黄白、绿、红、玫瑰、褐、黑等颜色。
豌豆可按株形分为软荚、谷实、矮生豌豆3个变种,或按豆荚壳内层革质膜的有无和厚薄分为软荚和硬荚豌豆,也可按花色分为白色和紫(红)色豌豆。
豌豆既可作蔬菜炒食,子实成熟后又可磨成豌豆面粉食用。因豌豆豆粒圆润鲜绿,十分好看,也常被用来作为配菜,以增加菜肴的色彩,促进食欲。
荷兰豆就是豆荚用豌豆,炒食后颜色翠绿,清脆利口。
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的幼苗,鲜嫩清香,Zui适宜做汤。它们的营养价值与豌豆大致相同。豌豆属豆科植物,起源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和埃寒俄比亚、小亚细亚西部,因其适应性很强,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很广。豌豆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等十多个省区。
豌豆喜冷冻湿润气候,耐寒,不耐热,幼苗能耐5℃低温,生长期适温12-16℃,结荚期适温15-20℃超过25℃受精率低、结荚少、产量低。
豌豆是长日照植物。多数品种的生育期在北方表现比南方短。南方品种北移提早开花结荚、这与北方春播缩短了在南方越冬的幼苗期,故在北方,豌豆的生育期,早熟种65-75天,中熟种75-100天,晚熟种100-185天。
豌豆对土壤要求虽不严,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新垦地均可栽植,但以疏松含有机质较高的中性(ph
6.0-7.0)土壤为宜,有利出苗和根瘤菌的发育,土壤酸度低于ph
5.5时易发生病害和降低结荚率,应加施石灰改良。豌豆根系深,稍耐旱而不耐湿,播种或幼苗排水不良易烂根,花期干旱授精不良,容易形成空荚或秕荚。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一)播种
播种前用40%盐水选种,除去上浮不充实的或遭虫害的种子。播种前将种子催芽,当种子露芽时,将种子故在0-2
℃的低温中处理15天后再播种。
豌豆用根瘤菌拌种,是增产的有敏措施。用根瘤菌拌种后,根瘤增加,茎叶生长旺盛,结荚多,产量高。拌种方法:每亩用根瘤菌10-19g,加水少许与种子拌匀后便可播种。
大田播种前施入充分腐热的厩肥、堆肥和一定量的磷、钾肥,尤其是施磷肥增产效果明显,豌豆采用点播,行距10-20cm,行内株间距5cm,每穴播2-6粒种子,土壤湿润时覆土5-6cm.土壤干燥时覆土稍厚些。每亩用种10-15kg。
(二)田间管理
播种后要浅松土数次,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苗健壮。秋播栽培的,越冬前进行一次培土,越冬保温防冻,开春后及时松土除草,提高地温。
豌豆
豌豆开花前,浇小水追速效性氮肥,加速植株生长,促进分技,随后松土保墒。茎部开始坐荚时,浇水量稍加大,并追磷、钾肥。结荚盛期土壤要经常保持润湿。保证果荚发育所需水分。结荚后期,豆秧封垄,减少浇水。蔓性种植株高30cm时,开始支架。豌豆分批采收,每采收1次遣1次肥。
(三)栽培季节与茬口形式
食荚豌豆是性喜冷凉的长日照作物,不耐热,长江流域多行越冬栽培,秋播秋收;高山地区以及我国北方一般春播夏收。由于豌豆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只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在长江流域地区也可进行春季及秋季栽培。
①越冬栽培 越冬栽培是长江中下游地区Zui主要的栽培形式,一般利用冬闲地,特别是利用棉花收获后的棉田,既可以棉花秆作天然支架,又可达到增收养地的目的。越冬栽培一般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露地越冬,次年4~5月采收。播种过早,冬前生长过旺,冬季寒潮来临时容易冻死;播种过迟,在冬前植株根系没有足够的发育,次春抽蔓迟,产量低。
②春季栽培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高温来临前收获。东北地区春播夏收,一般4~5月份播种,根据需要,用小棚、地膜等覆盖也可早播。春季栽培生长期短,前期低温,后期高温,因此要选择生长期短的耐寒品种,如赤花绢英、甜脆豌豆等,并尽量早播。
③秋季栽培 秋季栽培宜选择早熟品种,于9月初播种,11月下旬寒潮
来临之前采收完毕。秋季栽培生长期也短,可以通过夏季提前在遮荫棚内育苗,冬季用塑料薄膜覆盖延长生长期。
[编辑本段]常见病害
1。豌豆茎腐病
发病特征:
豌豆茎腐病
危害豌豆茎基部及茎蔓。被害茎部初现椭圆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终致茎段坏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部托叶及小叶亦渐枯萎。后期枯死茎段表面散生小黑粒病征。
发病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菜豆壳球孢菌。病原及发病特点与豇豆茎腐病相同。 防治方法: (1)
本病可结合防治豌豆炭疽病一道进行,一般无需单独防治 (2)
在以本病为主的田块,还可喷施40%600倍液复活一号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后疏,交替喷施。着重喷好茎基部。
2。豌豆花叶病
豌豆花叶病
发病特征: 全株发病。病株矮缩,叶片变小,皱缩,叶色浓淡不均,呈镶嵌斑驳花叶状,结荚少或不结荚。 发病规律:
病原为病毒。该病由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所致。病毒在寄主活体上存活越冬,由汁液传染,也可由蚜虫传染。种子传毒。一般利于蚜虫繁殖活动的天气或生态环境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早期发现及时拔除病株。
(2)及时全面喷药杀蚜。用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金世纪一包兑水30市斤或用10%吡虫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之,轮用或混用,8~10天1次,连喷2~3次。尽可能大面积联防,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