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重天,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净土佛寺的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相传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山腰上的四座山峰。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持琵琶,住东胜神洲
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持宝剑,住南赡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龙),住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持宝伞,住北俱卢洲,中国神话中托塔李天王李靖就是从多闻天王演化而来
四大天王也被称为“风调雨顺”。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
道教有四大护法。所指说法不一,大致有三:
其一指马、赵、温、周(马灵耀、赵公明、温琼、周广泽)四大将,此为清代说法。
其二指岳、赵、温、康(岳飞、赵公明,温琼,康席)四元帅。
其三为比较流行且较为正统的一种说法,即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
正因为五道将军的“权限大”且具有同情心,富于正义感,所以老百姓喜欢他、信仰他,所以建庙奉祀他,庙宇遍及全国各地。五道将军与专司捉鬼消禳灾的“钟馗”是受老百姓喜爱的具有人情味的廉洁神祗。民间的这种朴素的信仰寄托着人间的善良愿望。
2、五道将军是盗神。汉魏典籍中该神已经出现,但被视为不祥之神。“五道将军”在冥界工作之余也干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即指此事。一般认为暗含着民间“盗亦有道”的体认和颠覆庙堂专制的潜意识。
并认为“五道”之义出自《庄子·肢箧篇》:“盗亦有道,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先入,勇也;后出,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大致类似《孙子兵法》中的“将有五德,智信仁勇严”。类似的说法还有:古人认为鸡也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而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道德、道德——“道”与“德”在这里是不是作了相通的处理?
因为把五道将军说成是盗神,所以又有人将其讹为“五盗将军”,成了五个有名有姓的盗寇:杜平、李思、任安、孙立、耿彦正,即南北朝时刘宋永光年间,被朝廷擒杀的五个江湖盗贼。他们死后阴魂不散,又在当地作祟。一些老百姓恐于失盗,便祭祀他们,祈求他们手下留情。
3、“五道”是受佛教“五道轮回”的影响。宋人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三洞经教部》云:“何谓五道?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为人神;三道者,神人禽兽为禽兽神;四道者,神入薛荔,薛荔者,饿鬼名也;五道者,神人泥黎,泥黎者,地狱名也。”
此处的“五道”是指灵魂换世转生的“五道轮回”,乃是道教本身轮回转世体系,今人多知佛教的六道而不知道教的五道轮回。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