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将军渊源的多种说法形象
1、照道教说法,五道将军是东岳大帝的臣属,而且是重要的助手,是冥间的大神,掌管世人生死与荣禄的神祗。五道将军在古典小说中,有不少反映。如《醒世恒言》中的《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周胜仙被范二郎误伤身死,但周胜仙之魂仍来与范二郎作枕席之欢。后当案的薛孔目判处范二郎刺配牢城营。是夕,他梦见五道将军怒责他判错案,薛孔目赶紧改正,将范二郎无罪开释。
他还具有监督阎罗王判案或纠正不公行为的莫大权力,甚至可以代替阎罗王决定世人的寿限。但与阎罗王不同的是,他颇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留下颇多的救助弱者、成全有情人、开释无辜的事迹。
五道将军并不始终身处冥间,而是经常暗中巡游人间,多以入梦的方式与人交流或履行职能,所以口碑比阎王好。随着佛教的传入,五道将军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在《十王经》中,五道将军已升为“五道轮回王”,与阎罗王、泰山府君成了“平级干部”,并且是冥间十王中,“把关”决定灵魂轮回去向的冥王。
佛家传说,人死以后,灵魂到冥间要过“十道关卡”,即人死后的“一七”、“二七”到“七七”四十九天的“七关”,再加“百日”、一年、三年,共“十关”,五道将军主管“三年”,这是一关的
正因为五道将军的“权限大”且具有同情心,富于正义感,所以老百姓喜欢他、信仰他,所以建庙奉祀他,庙宇遍及全国各地。五道将军与专司捉鬼消禳灾的“钟馗”是受老百姓喜爱的具有人情味的廉洁神祗。民间的这种朴素的信仰寄托着人间的善良愿望。
2、五道将军是盗神。汉魏典籍中该神已经出现,但被视为不祥之神。“五道将军”在冥界工作之余也干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即指此事。一般认为暗含着民间“盗亦有道”的体认和颠覆庙堂专制的潜意识。
并认为“五道”之义出自《庄子·肢箧篇》:“盗亦有道,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先入,勇也;后出,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大致类似《孙子兵法》中的“将有五德,智信仁勇严”。类似的说法还有:古人认为鸡也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而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道德、道德——“道”与“德”在这里是不是作了相通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