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道庙 五道老爷 五道神信仰源自列国,时间久远,有句话叫做“秦穆公敕封五道,汉高祖恩赐将军”,即是其信仰的肇始开端,之后这种信仰便陆续在各地尤其是中国的北方一带兴起。人们说五道神是很灵验的,有德报德有怨报怨。自建庙以来,五道神佑保一方,村运亨达,万民康泰。山野苍生尽得其利,




可谓功德无量。此十字路口处为村中丧葬礼仪中心,也就是按照北方传统的土葬习惯,在人们抬着逝者的棺椁出村下葬之前,都要到这个十字路口处停一停,家属亲人尤其是逝者的女性后代们要蒙着白布,坐在五道庙旁边的地上,大声哭嚎一通,民间俗称“报庙”,意思是向五道老爷打招呼:到了阴间烦请您老人家照顾一下。甚至但凡村中有人故去,还要将其姓名写于纸上,焚于五道庙前,即视为通过五道神上报阎王,将此人在生死簿上将名字注销,让其重生轮回,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二,也就是五道老爷生日的那天,村民们便到庙里摆设供品、焚烧纸马、顶礼膜拜。
山西省屯留县的余吾镇西邓村,相传在北魏时期该村曾出过一位叫邓恢的“上柱国大将军”,后来便以东、西邓村给村子命名。在西邓的旧村西的大路边,有一座规模很小但很精致的五道神庙。该庙立于一个较大的十字路口,建在一米左右的高台上,木柱托顶,四梁架构,斗角飞檐,琉璃红瓦,庙顶中间树立一宝瓶,精巧别致。斗拱之下的小庙为青砖实体垒就,东西南北有四个朝向,在接近底座部位各有身高约四五十厘米的小型神龛一个,意为五道神的四个法身。木柱之西南有一尊不知具体是何物的石兽,看迹象应该是历经风雨沧桑的百年古物。旁边青石铺就的雨路一直通往庙外,雨路在西邓村的村民口中叫做“水簸箕”。据说当年西邓村的五道庙规模要比现在大,但旧庙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坐北朝南的正殿殿门上曾悬挂蓝底金字的“神威远震”横匾,殿门两旁的楹联是“持宝剑护卫五道,举钢鞭威震八方”。如今的小五道庙几乎只算是一个微缩版的象征而已。小庙立于路口,东北方向原先是一座麻池,后来填平也被走成了道路,所以这个十字路口共有五条道路。村民们说,这里五个道口、四个神仙,所以叫五道庙。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其实也很难说。
相关产品:五道圣君神像 , 瘟神神像 , 五道将军佛像 , 五岳判官神像 , 风伯雨师
所属分类:
中国礼品工艺品网 /
宗教法器、法物本页链接:http://product.11467.com/info/5879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