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将军”又称“五道大神”,是唐朝至五代时期民间信仰中广为流传的冥界神灵。一般认为其与中国古代的泰山府君、佛教的阎罗王司职相近,专掌地狱、鬼卒等事。
五道将军被广为信奉(资料图)
“五道将军”的形象常见于隋唐志怪小说之中,据《太平御览》载“北齐崔季舒,位至侍中特进······又其妻曾昼寝,见一神人,身长丈余,遍体黑毛,前来逼己。巫曰:‘此是五道将军,人宅者不祥也。’”
除了民间外,在祭祀的诸神中也有五道将军。
《册府元龟》卷一百四十五《帝王部·弥灾三》记载,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年),因为霖雨成灾,司天监灵台郎李德舟“献唐初太史令李淳风‘祈晴法’”,请求祭祀“天皇大帝、北极北斗、寿星、九曜、二十八宿、天地水三官、五岳神;又有陪位神:五岳判官、五道将军、风伯雨师、名山大川,醮法用纸钱,驰马有差”云云。这一建议得到了帝王的批准。
这就说明至少在唐末五代时期,五道将军曾一度出现在祭祀的诸神行列之中,同时也表明五道将军又具有了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的职能。
关于“五道将军”的“五道”为何意,具有三种版本的说法。
在种版本中,“五道将军”是中国北方民俗神之一,被民间尊奉为“五道老爷”,或称“五道真君”。相传,五道将军为东岳大帝手下属神,掌管世人生死荣禄,为阴间大神,地位高于阎罗王前的判官。
在这一版本中,五道将军为把守阴间地府东南西北中入口的五位守路鬼神,由此得名。在道家典籍和民间的称谓中还有“五道神”、“五道真君”、“五道圣君”、“五道大神”、“五道老爷”等名号。在民间,有供奉“五道将军”的五道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