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戏剧在戏剧渊源上与古希腊戏剧是一脉相承的,甚至连它的剧场也是仿照古希腊剧场建筑的。当古典戏剧逐渐走向衰弱时,阿特拉笑剧和摹拟剧继续受到欢迎。阿特拉笑剧原来是坎佩尼亚的奥斯克人的戏剧,大约在公元前300年传入古罗马,它在演出时也采用了戴面具表演的形式,多以古意大利乡村生活为题材。在阿特拉笑剧中,演员通过面具来扮演四种主要的人物类型:“马库斯”--愚蠢的丑角,“布料”--贪嘴的饶舌者,“帕普斯”--吝啬、好色的老年人,“多塞努斯”--不学无术、招摇撞骗的驼背。面具在阿特拉笑剧中成了类型化人物的标签,人们很容易从面具上来辩认出人物角色和性格特征。而摹拟剧的产生可能与殖民到南意大利的希腊人有关,它的题材与阿特拉笑剧相似,但并不戴面具,而且,还允许妇女参加演出。到了罗马帝国时期,摹拟剧的演出超出了阿特拉笑剧,但随着社会风尚的日渐衰败,摹拟剧的思想水平也日益下降,失去了其原有的讽谏评论的锋芒。在古典戏剧发生变化,音乐、舞蹈、表演逐渐分离的情况下,以神话为题材的舞剧取得了优势,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悲剧的演出。“潘托弥穆斯”(意思是“完全的摹拟”)是一种由一名演员表演的舞剧,演员可以更换装束和面具,饰演不同的角色。它吸收继承了戏剧的一些样式,由合唱来介绍剧情,相对于其鲜艳的服饰、豪华的场景来说,面具在这里并没有太突出的作用,只是为了标明人物的身份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