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拓军训的作用
军拓军训以其特有的方式对当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挥了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军拓军训的实际训练,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体质的同时,更促进精神品格的形成与发展。[4]
2、军训时间与学生未来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时间相比较,虽然短暂,但却是人生难得的宝贵积累与沉淀。通过紧张而有序的军训生活,学生能够学会有效的利用宝贵的时间,来安排日常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4]
3、通过军拓军训,学生们能懂得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人生哲学。遇到困难、挫折和考验能以平常心对待,勇于拼搏挑战,超越自我。[4]
军拓教育军训感悟
一、严守纪律,端正态度,摆正位置 严守纪律,不单单是以前的听话就好,而是要把纪律放在心上,要有责任感,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任,就像企业作风:“令行禁止,使命必达”。这让我彻底体会到了军人严明的纪律,自律的作风。
二、磨练意志,锤炼作风,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 在这次军训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有身体上的,有心理上的,还有方法和措施上的,对于这些困难,我把它们当成了挑战,全力去迎战。经验证明,好的作风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部队作风好,战斗力就强,在战斗中就会守如泰山,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都拖不垮,打不烂,坚持到底。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上同样重要。
三、努力发挥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 这次军训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素质拓展训练的几个项目都是需要团队每一个成员集体参与献智献策协同努力才能完成的项目。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相互信任,团结互助。这在无形中促进了公司凝聚力的形成
民国军训重启
军训的重启是在1929年,其时,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军事教育重新受到重视。当年1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修正高中以上学校军事教育方案》,其中规定,“凡大学、中学及专门学校、大学预科并其它高等以上学校,除女生外均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每年暑假期内,各校学生应受连续三星期之严格训练”。
1931年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高中以上学校加紧军事教育的通令》。希望通过军事训练,“锻炼学生身心涵养、纪律、服从、负责、耐劳诸观念,提高国民献身殉国之精神,以增进国防之能力”。
当时,所有大学、高中等学校的男生均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每年暑假进行连续三周的军训,教官则由陆军学校毕业生担任。
训练项目包括传授军事学识的技能和培养优良德性及生活习惯,前者包括学科和术科。学科有步兵操典、野外勤务、射击教范、防空常识、战车常识、卫生急救等。术科有徒手教练、持枪教练、测图实施、夜间演习等等。
当时的军训成绩考核极其严格,不及格的学生要随下一届学生重新训练,若至毕业时仍不及格,则不准毕业;凡高中以上学生军训不及格者,不得投考大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统一的军训中断了,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