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医疗器械依据风险程度分为四类,具体分类及特点如下:
Class I 类(低风险)
特点:通常不具有侵入性,不与人体的活性组织、新陈代谢或能量控制系统相互作用,也不用于测量或监测生理过程。
示例:常见的一次性手套、普通绷带、检查用的喉镜、医用口罩、拖鞋、牙刷等。它们在医疗过程中起到基础的辅助或防护作用。
Class IIa 类(中低风险)
特点:风险程度相对 Class I 类有所上升,可能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或者用于测量、监测某些生理过程。
示例:像血压计、体温计这类常见的家用医疗设备,以及针灸 needles、catheters(导管)、hearing aids(助听器)等。它们能为医疗诊断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Class IIb 类(中高风险)
特点:往往涉及较为复杂的侵入性操作,或者对人体生理过程的监测更为深入,需要更高水平的控制和监督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示例:人工关节、牙科填充材料、infusion pumps(输液泵)、diagnostic ultrasound devices(超声诊断设备)、external defibrillators(体外除颤器)等。这类器械对材料、性能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
Class III 类(高风险)
特点: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侵入性,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关键部位或生命支持系统,对患者的健康有重大影响,审查要求非常严格。
示例: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等。其设计、制造和测试过程需要极其严格的质量控制。
此外,还有特殊目的器械,包括定制器械、体外诊断试剂、辅助生育技术器械等具有特殊用途或风险的器械,它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特性和用途进行单独评估,其监管也着重关注特殊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