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辐射加热器的电磁转换效率(η)是指其将输入的电能(P_{\text{in}}Pin)转化为有效红外辐射能量(P_{\text{out}}Pout)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η = \frac{P_{\text{out}}}{P_{\text{in}}} \times 100\%η=PinPout×
核心关注点:
有效红外辐射:波长范围通常在 0.75~1000 μm,具体取决于加热器类型(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
能量损耗:包括热传导、对流散热及无效波段的电磁辐射。
2. 测试设备与工具功率计:测量输入电压(V_{\text{in}}Vin)和电流(I_{\text{in}}Iin),计算输入功率();
红外辐射计/光谱仪:测量加热器输出的红外辐射功率(),常用设备包括: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辐射波长分布;
热释电辐射计:直接测量总辐射功率;
黑体辐射源:校准红外测量设备的基准;
恒温环境仓:控制环境温度(如25°C±1°C),减少外界热干扰;
反射率测试装置(可选):评估加热器表面反射损耗。
3. 测试步骤 (1) 输入功率测量连接加热器至稳压电源,确保输入电压稳定;
使用功率计测量输入电压(V_{\text{in}}Vin)和电流(I_{\text{in}}Iin),计算P_{\text{in}}Pin;
注意:对于交流电源,需考虑功率因数()。
(2) 输出红外辐射功率测量校准设备:使用黑体辐射源校准红外辐射计或光谱仪;
布置测试环境:
将加热器置于恒温仓内,避免空气对流干扰;
加热器与辐射计之间保持固定距离(如1米),确保辐射完全覆盖探测器;
测量总辐射功率:
使用辐射计直接读取P_{\text{out}}Pout(单位:W/m²),结合辐射面积计算总功率;
或通过FTIR光谱仪获取辐射光谱,积分目标波长范围内的能量(如2~20 μm)。
(3) 效率计算η = \frac{P_{\text{out}}}{P_{\text{in}}} \times 100\%η=PinPout×
修正项:
若存在反射或透射损耗,需测量加热器表面反射率()并修正公式:
η_{\text{实际}} = \frac{P_{\text{out}}}{P_{\text{in}} \times (1-R)}η实际=Pin×(1−R)Pout
4. 关键测试指标波长分布:
近红外(0.75~1.4 μm)、中红外(1.4~3 μm)、远红外(3~1000 μm);
需匹配目标加热物的吸收特性(如人体适宜远红外4~14 μm)。
辐射发射率:表面材料的红外发射率(通常要求≥0.85,参考标准ASTM E423);
热响应时间:从启动到稳定辐射的时长,影响瞬时效率;
温升均匀性:红外辐射场温度分布的一致性(通过热成像仪检测)。
5. 参考标准与规范guojibiaozhun:
IEC 60335-2-30:家用加热器的安全与性能要求;
ASTM E1933:红外辐射加热器效率测试方法;
行业实践:
工业加热器效率通常要求≥70%(高发射率涂层+优化结构);
家用红外取暖器需符合能效等级(如欧盟ERP指令)。
6. 注意事项环境控制:
恒温恒湿环境(避免水汽吸收红外辐射);
屏蔽外界光源(防止干扰辐射计读数)。
设备校准:
定期用黑体辐射源校准红外测量设备;
功率计需通过标准电阻/电压源校准。
热损耗补偿:
测量加热器外壳温度,计算传导/对流热损耗();
总效率修正:η_{\text{总}} = \frac{P_{\text{out}} + P_{\text{loss}}}{P_{\text{in}}}η总=PinPout+Ploss(若需评估整体能效)。
7. 应用示例工业烘干设备:测试远红外辐射(5~15 μm)的穿透能力与加热效率;
家用红外取暖器:验证是否符合能效等级(如30%辐射效率+低对流损耗);
医疗理疗设备:检测特定波长(如9.3 μm)的辐射强度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