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远红外波长范围测试是评估功能性纺织品发射远红外线性能的关键环节,主要验证其辐射波长是否集中在7-14μm(被认为具有生物效应的远红外波段)。以下是测试的详细指南:
一、测试核心原理通过红外光谱仪测量纺织品发射的红外线波长分布,确认其是否符合远红外功能宣称(如促进血液循环、保温等)。测试需覆盖7-14μm波段,并量化特定波长下的发射强度。
二、主流测试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 | GB/T 30127-2013《纺织品 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 各类纺织品 | 需明确7-14μm波段发射率及峰值波长 |
行业标准 | FZ/T 64010-2021《远红外纺织品》 | 远红外功能纺织品(如保暖内衣、护具) | 要求7-14μm发射率≥0.88 |
guojibiaozhun | JIS L 1902(日本) | 纤维制品 | 包含远红外波长测试方法 |
波长范围(λ)
要求:发射峰需位于7-14μm范围内。
测试方法:通过红外光谱仪分析发射光谱。
发射率(ε)
定义:纺织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发射率(如7-14μm平均发射率)。
要求:通常需≥0.88(按FZ/T 64010标准)。
测试方法:与法向发射率测试一致。
峰值波长(λ_max)
定义:发射光谱中强度Zui高的波长。
要求:需位于7-14μm范围内。
四、主流测试方法 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设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配备7-14μm分光模块)。
步骤:
样品准备:剪取5cm×5cm纺织品,预调湿(温度20±2℃,湿度65±4%)。
校准仪器:使用黑体炉(发射率≈1)校准光谱仪。
测量光谱:将样品固定在测试台上,扫描7-14μm波段光谱。
数据处理:计算平均发射率,定位峰值波长。
优点:精度高,可量化波长分布。
缺点: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
2. 单色仪法设备:单色仪、红外探测器。
步骤:
样品固定:将纺织品覆盖在加热板上(恒温37℃)。
波长扫描:单色仪分光后,红外探测器逐波长测量发射强度。
生成光谱:绘制7-14μm发射光谱曲线。
优点:适用于定制化波长分析。
缺点:测试时间长,分辨率较低。
五、测试流程样品准备:提供3-5份未经使用的纺织品(尺寸≥10cm×10cm)。
预处理:在标准环境(20±2℃,65±4% RH)下调湿24小时。
测试执行:根据标准选择FTIR或单色仪法。
数据处理:计算平均发射率、峰值波长及波长范围。
报告出具:包含样品信息、测试方法、原始光谱图、结论及建议。
六、结果判定合格标准(以FZ/T 64010为例):
7-14μm发射率≥0.88 且 峰值波长位于7-14μm范围内。
等级划分:
AAA级:发射率≥0.90,峰值波长9-10μm
AA级:发射率≥0.88,峰值波长8-11μm
A级:发射率≥0.85,峰值波长7-14μm
不合格:未达到A级要求或峰值波长超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