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43630-2023《塔式和机架式服务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是我国针对服务器能效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明确了1路和2路普通用途塔式、机架式服务器的能效测试范围,通过严格的测试方法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与绿色发展。以下从适用范围、测试对象、核心指标、测试环境及方法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适用范围:明确边界与例外
标准明确适用于1路和2路普通用途的塔式、机架式服务器,其中“1路或2路”指服务器CPU插槽数量。
这一界定排除了刀片服务器、多节点服务器、整机柜服务器、高性能计算系统等特殊形态,同时对仅配备辅助处理加速器(如GPU)的服务器、精简型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等也予以豁免。
此外,无法独立运行标准测试工具(如采用特殊架构CPU、直流供电或需外部液冷系统的设备)同样不在测试范围内。
二、测试对象:硬件与配置的标准化要求
测试对象需满足以下核心条件:
完整配置:服务器需包含CPU、内存、硬盘及操作系统,且CPU插槽需插满;
出厂电源:使用原厂配置的电源模块,避免第三方设备干扰测试结果;
默认设置:所有软件选项和电源管理特性需恢复为出厂默认状态,确保测试一致性;
扩展组件移除:若服务器配备扩展辅助处理加速器(如PCI-e转接卡),需在测试前拆除。
三、核心测试指标:能效等级与限定值
标准将服务器能效划分为三个等级(1级高、3级低),并设定严格的能效限定值。测试指标包括:
性能标准分:基于服务器在负载条件下的计算能力(如AES加密、矩阵分解等7类计算负载,以及内存缓存、随机存储等4类存储负载)的评估;
能源消耗:测量服务器在不同负载下的实际功耗;
能效比:通过“性能标准分/能源消耗”计算得出,作为核心评价依据。
四、测试环境:控制与标准化流程
测试环境需满足以下条件:
温湿度与气压:温度25℃±5℃、相对湿度40%-60%、大气压力86kPa-106kPa;
电源参数:标称功率≤1.5kW的服务器使用交流220V±1%电源,>1.5kW的服务器使用220V±4%电源,电流谐波失真分别≤2%和≤5%;
测试设备:采用高精度功率计(误差≤1%)、温度传感器(误差≤±0.5℃)及新版服务器能效测试基准工具(BenchSEE),确保数据准确性;
网络连接:服务器与测试主控机通过千兆以太网连接,避免通信延迟。
五、测试方法:动态负载与全流程监控
测试流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待机状态加载:服务器进入稳定待机状态后,记录初始功耗;
负载测试:通过BenchSEE工具依次加载计算、内存、存储三类负载,每类负载包含多个加载水平,模拟实际使用场景;
数据采集:测试主控机自动记录功耗、温度等参数,禁止人工干预;
结果判定:根据能效比计算得分,判定是否符合对应等级要求。若无法通过BenchSEE测试,可采用ISO/IEC 21836:2020标准规定的替代工具,但需满足特定分数阈值。
六、测试意义: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GB43630标准的实施对服务器行业具有深远影响:
技术升级驱动:促使厂商优化硬件设计(如采用低功耗处理器、高效电源模块、液冷散热技术)和软件管理(如AI驱动的动态电源管理);
市场准入门槛:未达3级能效限定值的产品将无法进入市场,加速淘汰高能耗设备;
用户成本优化:高能效服务器可显著降低数据中心长期运营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
双碳目标支撑:通过减少电力消耗和碳排放,助力数据中心实现绿色转型。
结语
GB43630标准通过严格的测试范围定义,构建了覆盖硬件配置、测试环境、指标评估的全链条能效管理体系。对于厂商而言,需加速技术迭代以满足标准要求;对于用户而言,高能效服务器将成为降低运营成本、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未来,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发,服务器能效标准或将进一步升级,推动行业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