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区高新开发区采用“智能清淤+非开挖修复”技术,解决电子、生物医药企业污水管道高淤积与修复难题,实现24小时快速修复,年疏通次数从12次降至2次,为园区提供无缝衔接的环保基建保障。
在南京浦口区高新开发区,铁龙公司长期运营江苏各地,承接芜湖、马鞍山工厂污水池清淤,#污水运输#管道疏通养护,浦口区CIPP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市政排水系统维保,顶管,管道非开挖修复施工
密集的产业布局与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对园区雨污水管网系统提出了双重挑战。面对管道淤积与结构性破损问题,开发区摒弃“开膛破肚”的传统方式,通过“智能清淤+非开挖修复”技术组合,实现管网运维与园区运营的无缝衔接,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坚实的基建保障。
高新开发区管网治理的迫切性
开发区管道系统特性鲜明:
高淤积风险:电子、生物医药企业排放的有机废水易形成粘性沉积物,常规疏通周期不足3个月;
修复空间受限:地下综合管廊密集,开挖易影响光纤、电力等关键设施;
零停工要求:企业连续生产需求倒逼24小时内完成的快速修复方案。
技术融合:清淤与修复的协同突破
1. 靶向清淤四步法
声呐预检:采用多波束声呐扫描定位淤积区,精度达±2cm;
气动破碎:对板结层释放高频冲击波,避免机械刮擦损伤管壁;
真空转运:封闭式吸污系统实现污泥直运处理厂,杜绝沿途滴漏;
管壁抛光:高分子刷头清洁后,管道过流能力恢复至设计值95%以上。
2. 非开挖修复技术优选
针对开发区典型病害实施匹配:
紫外光固化(CIPP):修复科创园主干管1.2公里,内衬管抗拉强度达16MPa,耐受60℃废水;
短管置换:在管径突变处采用PE管穿插技术,局部更换仅需4小时;
机器人注浆:对地基脱空区进行纳米硅酸盐填充,沉降控制精度0.5mm。
智慧运维:从应急到预防的范式转变
开发区搭建“管网健康云平台”,实现:
动态预警:通过流量计与浊度仪数据,AI模型提前14天预测淤积风险点位;
数字孪生:BIM模型同步更新修复记录,为规划扩建提供数据支撑;
低碳工法:推广紫外固化节能设备,单项目减少碳排放1.2吨。
案例:生物医药园片区综合治理
针对某药企周边管道频繁堵塞问题,实施“夜间清淤+修复”组合策略:
22:00-4:00完成高压水射流疏通,恢复日间排水;
双休日采用速固化树脂修复3处破裂点,抗化学腐蚀性能提升3倍;
加装在线pH监测仪,异常数据直通企业。治理后该片区年疏通次数由12次降至2次。
未来,开发区将试点管道自清洁涂层、清淤机器人集群等新技术,以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式,守护这片创新沃土的“地下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