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商业市场中,各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其中,“众店模式” 以其独特的联盟商家让利换流量以及排队免单的消费模式,吸引了众多关注。该模式于 2021 年末在浙江新昌这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城启动,历经三年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平台总交易流水达到 200 亿,全国各省的 5GP/4GP 代理席位更是迅速售罄,地级市区代理费高达千万。这一模式不仅让部分代理获得了可观红利,也吸引了不少挣到钱的代理带着团队自立门户搭建平台,同时许多拥有实体资源的平台也对其商业模式产生兴趣,不过,大家普遍关心 “众店模式” 的原理是否具备可持续性以及安全性。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 “众店模式” 的基本逻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商家加入平台后,可依据自身经营状况,自主设置 3%-20% 的让利比例。当消费者在这些商家处进行消费时,便能获得相应比例的积分,这些积分会统一汇聚到平台的分红池,后续用于转化为可支付抵扣的消费券,以分红补贴的形式发放。
举个例子,假设用户 A 在店内消费 1000 元,若该店家设置的让利比例为 20%,那么店家和用户 A 均可获得:1000×20% = 200 绿色积分。这 200 积分会通过 36 - 40 期分红,释放成为 5 倍价值的消费券。也就意味着,用户 A zui终可以拿到 1000 元抵用券,实现免单消费;而商家虽然让利 200 元,却也能得到 1000 元的抵用券,由此可见,让利越多,所获得的补贴也就越多。
当积分池达到平台预先设定的初始分红值时,分红便会启动。每次分红结束后,会在原基础分红值上叠加增长 15%,达到这一增长幅度后,就会开启下一次分红。若 30 天内增长未达 15%,则在第 31 天依据实际增长情况进行发放。
例如,平台初始奖金池分红值设定为 200,此时初次分红开启,释放比例为 0.5%,那么用户 A 和商家 B 各自可获得 1 个消费券。当下一期平台新增 15%,即奖金池累计到 230 时,第二期分红开启,用户 A 和商家 B 各自获得 1.15 个消费券,依此类推。
当分红池连续 36 期都达到 15% 的递增时,数值将累计至 2.66 万积分,这时商家和消费者各自可获得 133 个消费券,累计达到 1000 个消费券时,消费者实现免单,商家让利 200 元的同时还能额外获得 800 元补贴。但如果在这 36 期当中,有未达到预期增长的情况,平台会额外开放 4 期补贴给商家和消费者,即分红补贴期数在 36 - 40 期之间,zui多分 40 期,40 期内实际补贴多少就是多少,且补贴额度一定不会超过 5 倍。
在首期分红时,消费者和商家获得消费券的比例为他们所持积分数量的 0.5%。随着平台增长率的提升以及期数的累计增加,分红比例也会相应提高。这意味着,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持有积分越多,且平台发展态势越好,他们在分红中所获得的收益也就越高。
通过对 “众店模式” 积分来源、分红机制和分红比例的分析,我们对其基本逻辑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然而,这一模式是否能长期稳定运行,是否存在潜在风险,还需要进一步从市场动态、经济规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诸位企业朋友如需了解更多如:#Dapp# #私域电商# #引流裂变模式# #消费分红模式# #社交化商业裂变模式# #公众号# #APP# #区块应用# #元宇宙#
【财务,税务,裂变风险,公对私大量提现等解决方案】等相关信息可留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