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将其分为三类:
一类 | 低风险 | 备案管理 | 外科手术刀、绷带、普通医用口罩 |
二类 | 中风险 | 注册审批 | 血压计、体温计、避孕套、血糖仪 |
三类 | 高风险 | 严格审批 | 心脏支架、人工关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
核心区别:
一类医疗器械:只需向药监局备案,无需审批,流程简单。
二类医疗器械:需提交产品技术资料,经省级药监局审批通过后颁发注册证。
三类医疗器械:需国家药监局(NMPA)审批,临床试验要求高,审核严格。
一类医疗器械:只需办理生产备案(如:某工厂生产医用棉签)。
二类、三类医疗器械: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如:某公司生产电子血压计,需先拿注册证,再申请生产许可)。
案例:
2023年,某企业未取得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就擅自生产隐形眼镜护理液,被药监局查处,罚款50万元并责令停产。
一类医疗器械:无需许可,可直接经营(如:药店销售医用纱布)。
二类医疗器械:需办理经营备案(如:电商平台销售避孕套、体温计)。
三类医疗器械:需办理经营许可证(如:医疗器械公司销售心脏支架)。
案例:
某网店未经备案销售二类医疗器械(如血糖试纸),被平台下架并罚款10万元。
无论一类、二类、三类,进口医疗器械均需在中国注册或备案,否则不得销售。
先确定产品类别:查阅《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或咨询专业机构。
一类备案快:适合低风险产品,如普通医用器械。
二类需临床试验(部分豁免):如电子体温计、助听器。
三类审批严格:通常需1-3年,适合高值耗材、植入类产品。
企业合规建议:
✅ 生产/经营前务必查清产品类别!
✅ 二类、三类必须取得许可证!
✅ 进口医疗器械需额外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