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标准
1.组织机构控制:企业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2.进出口业务控制:涵盖进出口业务流程、单证复核、单证保管、内部审计、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例如建立并执行进出口单证复核或者纠错制度,在申报前或者委托申报前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进出口单证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完整性进行内部复核。
3.信息系统控制:企业应建立有效管理生产经营、进出口活动、财务数据等的信息系统,进出口活动主要环节在系统中能够实现流程检索、跟踪,涉及的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能够相互印证。
财务状况标准
1.财务状况证明:企业需提供财务状况相关证明,如资产负债表等。
2.资产负债率:无连续5年资产负债率超过95%情形。
3.行政处罚:1年内无因违反海关的监管规定被海关行政处罚金额超过5万元的行为;1年内因违反海关的监管规定被海关行政处罚金额累计不超过10万元,且违法次数不超过5次或者违法次数不超过上年度报关单、进出境备案清单、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等单证总票数千分之一。
4.禁止进境固体废物:1年内无因进口禁止进境的固体废物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被海关行政处罚的情形。
守法规范标准
1.进出口记录:1年内有进出口活动或者为进出口活动提供相关服务。
2.税款缴纳:认证期间,没有超过法定期限尚未缴纳海关要求缴纳的税款(包括滞纳金)、罚款(包括加处罚款)的情形。
3.管理要求:1年内企业无向海关人员行贿、向海关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事实、拒不配合海关执法、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相关单证资料等情形。
4.外部信用:企业和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关务负责人1年内未被列入国家失信联合惩戒名单。
贸易安全标准
1.场所安全控制措施:企业经营场所应当具有相应设施防止未载明货物和未经许可人员进入,落实如建立并执行企业经营场所安全的管理制度、使用锁闭装置或者进出监控等进出控制措施、保证建筑物完整性安全性等措施。
2.商业伙伴安全控制措施:对企业商业伙伴进行安全评估和管理。
3.货物安全控制措施:建立并执行保证进出口货物、进出境物品在运输、装卸和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安全性的管理制度,如装货前检查集装箱结构等。
4.集装箱安全控制措施:确保企业及其在供应链中负有封条责任的商业伙伴建立并执行施加和检验封条的书面制度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