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 清理化粪池时必须全程持续通风,原因如下:
一、为什么必须持续通风?
1. 沼气持续产生
- 化粪池内粪便不断发酵,会持续释放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即使初期检测合格,作业中搅动池底沉积物也会加速毒气释放。
- 案例:曾有工人因中途关闭风机短暂作业,3分钟内硫化氢浓度从5ppm飙升至200ppm,导致急性中毒。
2. 氧气持续消耗
- 作业中人员呼吸、机械运转(如吸粪车)会消耗池内氧气,若通风中断,氧气浓度可能迅速降至危险值(<19.5%),引发缺氧窒息。
3. 避免局部聚集
- 池体结构复杂(如多隔间、管道弯道)易形成通风死角,持续通风可确保空气全面置换,防止毒气在角落堆积。
二、持续通风的具体要求
1. 通风时间贯穿全程
- 从开盖到作业结束:
- 开盖后立即启动风机,直至所有人员撤离、井盖复位前,不得停止通风。
- 若中途暂停作业(如午餐、设备故障),风机需保持运行,避免毒气再次聚集。
2. 风量与风速要求
- 风机需保持Zui大档位,确保池内气流速度≥0.5米/秒(可通过烟雾试纸观察气流方向验证)。
- 若池体容积>50立方米,建议同时使用2台风机对角放置,形成强对流。
3. 动态调整通风强度
- 下池作业或搅动沉积物时,需加大通风量(如增加风机数量或调至Zui高功率),因池底毒气释放量会突然增加。
- 若检测到甲烷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如>4%),需立即暂停一切作业,全力通风至浓度<1%再复工。
三、错误操作的风险
- 风险1:中途停风=毒气“回灌”
曾有团队因节省电费中途关闭风机1小时,复工后下池人员瞬间昏迷,因池内硫化氢浓度已达致命值(>500ppm)。
- 风险2:自然通风不可靠
仅靠开盖自然通风,在无风、阴天或池体深的情况下,毒气难以有效排出,实测显示:
- 3米深化粪池自然通风8小时,甲烷浓度仅下降20%;
- 机械通风可在2小时内将浓度降至安全值。
四、特殊情况处理
- 设备故障:
若风机突发故障,需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离至上风处,直至设备修复并重新检测气体合格。
- 夜间作业:
需确保通风设备电力充足(如备用发电机),避免因停电导致通风中断。
总结:持续通风是清理化粪池的核心安全措施,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中断,否则可能因毒气浓度骤升引发中毒或爆炸事故。务必将“通风不停,作业不止”作为硬性原则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