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它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清亮、柔美,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和田、库车、乌鲁木齐、伊犁和鄯善等地。 弹布尔的历史较为悠久,相传14、15世纪时,民间已有演奏弹布尔的艺人。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它Zui初流行于南疆,18世纪末传到北疆和东疆。如今已成为天山南北广大维吾尔族和乌孜别克族人民喜爱的弹弦乐器之一。 弹布尔外形像一个安了长柄的葫芦水瓢,用桑木、核桃木制作,共鸣箱呈半梨形,蒙以桐木或白松薄板为面。琴杆较细而长。琴头呈方柱形,平顶无饰,不设弦槽,张5条钢丝弦。弹布尔因流传地域的不同而有南、北疆之分。南疆弹布尔是高音乐器,全长130厘米,音色清亮、柔美;北疆弹布尔,经民间艺人改革已成为中音乐器,全长147厘米,音色明亮、浑厚。 弹布尔擅长演奏热情奔放、节奏鲜明的民间音乐,主要为《乌扎勒》、《奥夏克》和《木夏乌热克》等“十二木卡姆”中的曲调。较的独奏曲有《艾介姆》、《林派特》、《三只雁子》、《给母亲的歌》等。 “麦西来甫”是民间特有的歌舞并举的艺术形式。每逢佳节、婚礼、丰收之后或盛夏之夜,人们便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未婚的青年男女也相互表达爱慕之情。随着弹布尔奏出的引子和达卜达打出的起跳鼓点,服饰鲜艳的姑娘们首先入场,舞姿婀娜,手势纤巧,正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胡旋女》中描绘的那样:“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小伙子紧随姑娘步入场中,动作粗犷,刚劲有力。越跳人越多,男女老少、千姿百态,总不停歇间断。鼓声铿锵,歌声高亢,舞步由慢而快,Zui后变成急速不停的旋舞,坚持不住的陆续退到圈外,直到场中只剩下一对旋转着的男女青年,他们才算是这场“舞赛”的优胜者。“麦西来甫”上,只有那些熟记曲牌、满腹民歌和能即兴作歌的老艺人,才能担任弹布尔乐手,他们为欢乐的歌舞操琴,乐声歌声连绵不绝,歌舞经常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