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运动模式异常;
②肌张力增高,肌牵拉反射增强;
③关节活动受限;
④肌肉痉挛或挛缩;
⑤骨、关节畸形;
⑥肢体力线异常;
⑦姿势异常;
⑧平衡能力差;
①髋关节: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等;
②膝关节:膝关节屈曲、膝关节反曲、膝外翻等;
③踝足:足下垂、马蹄足、尖足、内翻足、外翻平足等;
④肩关节内收、内旋;
⑤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
⑥腕关节屈曲;
⑦拇指屈曲、内收;
⑧脊柱侧弯;
1、加强训练
通过有针对性的适应性训练,掌握矫形器穿戴技巧,防止二次损伤。建议每日穿戴矫形器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天进行二次每次30-40分钟的残存肌力、健侧肢体及腰背肌的训练。有针对性地对患侧进行重心转移及负重训练,注意在训练时,保持躯干在正中位的稳定性。
2、定期复查
穿戴矫形器后要定期复查,穿戴不适要及时返回调整。
3、克服障碍
穿戴矫形器后,患者要克服穿戴矫形器的依赖性、自身适应性、步态习惯性的异常和矫形器的重量等障碍。
儿麻后期综合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适配矫形器和患者及家庭共同努力,能有效预防畸形进一步恶化、改善步态、增强步行能力,提升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病例1:儿麻后遗症,左膝关节反屈畸形,膝关节外翻,行走时膝关节疼痛。定制后置膝铰链膝关节矫形器,控制膝关节反屈,外翻,疼痛减轻,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儿麻后遗症出现的肌肉萎缩、下肢畸形、肌肉疼痛、渐进式的肌力减退及关节疼痛等症状逐渐变化,形成后期症候群。使得患者在行走、移位及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都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儿麻后期症候群的综合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矫形器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获得下肢的稳定支撑或补高等
当患者一侧肌肉广泛性瘫痪及功能性畸形时,则需要矫形器的机械外力来代偿瘫痪肌肉,使关节保持稳定以利于站立和行走,防止畸形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矫形器或矫形鞋能补偿一侧肢体的短缩,使两侧肢体均衡承重。当各肌肉广泛瘫痪同时伴有骨关节固定性畸形时,则应先手术矫正,然后再安装矫形器,以巩固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