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元素:
铜(Cu):60-90%(如H62黄铜含Cu 60-63%,Zn余量)。
锌(Zn):主要合金元素,占比10-40%。
微量元素:
铅(Pb):0.5-3%(改善切削性,如HPb59-1铅黄铜)。
铁(Fe)、铝(Al)、镍(Ni):≤1%(增强强度或耐蚀性)。
直读光谱法(OES):
快速测定Cu、Zn、Pb、Fe等元素,精度达0.01%。
适用标准:GB/T 5121.1-2023(铜合金化学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XRF):
无损检测,适合成品或大件样品,但轻元素(如Al)精度较低。
化学滴定法:
碘量法测Cu含量(GB/T 5121.2),EDTA滴定法测Zn、Pb。
ICP-OES/ICP-MS:
高精度检测痕量元素(如As、Sb≤0.01%)。
3. 检测标准中国标准:
GB/T 5231-2022《加工铜及铜合号和化学成分》。
GB/T 5121系列(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
ASTM B36/B36M(黄铜板材标准)、EN 12163(欧标铜合金棒材)。
样品制备:
打磨表面至光亮无氧化层,避免污染(禁用含硅砂纸)。
平整检测面(光谱仪需紧密接触)。
仪器校准:
使用标准铜合金块(如CRMs)校准,确保数据准确性。
光谱分析:
OES:激发样品表面,采集元素特征谱线强度,计算含量。
XRF:X射线激发样品,检测荧光信号,半定量分析。
3. 注意事项表面处理:氧化层、油污会导致结果偏差,需彻底清洁。
偏析影响:铸态黄铜成分不均,需多点取样或取平均值。
标准选择:根据牌号(如C36000、C28000)匹配标准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