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电瓶车充电桩、电动汽车充电桩禁止非法改装 违法举报

交流充电桩如何实现与智能电网的有效互动?

更新:2025-05-15 14:45 编号:39613702 IP:116.30.138.9 浏览:3次
供应商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商铺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2
主体名称: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DFQ1J22
报价
请来电询价
关键词
电动车充电桩,电单车充电桩,电瓶车充电桩,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所在地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共乐社区银田工业区西发小区 C 区 11 栋厂房 3 层
联系电话
0755-23322248
手机
18926068407
微信号
18926068407
业务经理
张经理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让卖家联系我
18926068407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尺寸
长227*宽79*高248.5(mm)
外壳材质
V-0级ABS阻燃耐高温材料
防水等级
IP65级防水
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号
ZL 2022 3 0826971.7
发明专利证书号
ZL 2022 1 1295241.4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号
ZL 2021 2 0604498. 8
单路Zui大负载功率
1000W
支持电池类型
铅酸电池/鲤电池
充电Zui大电流
4.5A
通用网络
4G全网通/蓝牙
充电路数
12路
支持卡片种类
符合mifare标准的卡
工作频率
13.56MHZ
读卡时间
<0.3秒
环境温度
-25°C--50°C
支付方式
扫码/刷卡/蓝牙
输出控制方式
继电器输出
防水等级
IP65级防水
待机功耗
3.0W
输入电源
220VAC/50 Hz
输出电压
220VAC/50 Hz
工作电压
220VAC

交流充电桩与智能电网的有效互动需要通过双向通信技术、能量管理策略、数据共享机制及市场激励措施等多维度协同,实现充电桩、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的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动态平衡。以下是具体实现路径:


一、基于通信技术的双向交互能力构建

1. 通信协议标准化与网络连接

统一通信协议:采用IEC 61850、OCPP(开放式充电协议)等标准协议,确保充电桩与电网调度系统、配电自动化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例如,充电桩通过OCPP协议向电网发送实时充电功率、电池状态等数据,接收电网的调度指令(如调整充电功率、启停充电)。

多网络融合通信:

有线通信:光纤网络用于充电桩密集区域(如充电站),保障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如实时功率调控指令)。

无线通信:4G/5G、NBIoT等用于分散式充电桩,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如居民区充电桩的状态上报)。

电力线载波(PLC):利用现有电力线路传输信号,降低农村等偏远地区的通信部署成本。

2. 实时数据采集与动态响应

数据采集维度:充电桩实时采集充电功率、电压/电流、充电时长、电池SOC(荷电状态)、用户充电时段等数据,并上传至电网的“充电桩管理平台”或“能源管理系统(EMS)”。

动态响应机制:

电网侧根据负荷预测、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电价信号等参数,向充电桩下发柔性充电指令。例如:

当电网负荷高峰时,指令充电桩降低充电功率或暂停充电,缓解电网压力;

当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大发时,指令充电桩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充电,降低碳排放。

充电桩通过用户APP同步显示电网调度信息(如“当前为高价时段,建议调整充电时间”),引导用户参与需求响应。


二、能量管理策略:从“单向充电”到“双向互动”

1. 有序充电(Load Shifting)

基于时段的充电调度:

电网根据峰谷电价机制,在低谷时段(如夜间)鼓励用户充电,降低充电成本的同时平抑电网负荷波动。例如,通过APP向用户推送“低谷时段充电可享8折优惠”的提醒,并自动调整充电桩的启停时间。

对于公交、物流等车队用户,电网可与企业协商,制定“错峰充电计划”,避免大量电动汽车同时充电导致配变过载。

基于负荷的动态功率调节:

充电桩通过检测配电网实时负荷(如台区变压器负载率),自动调整单桩充电功率。例如,当变压器负载率超过80%时,充电桩将功率从7kW降至3.5kW,避免过载跳闸;当负载率低于30%时,恢复满功率充电。

2. 车网互动(V2G,VehicletoGrid)

技术实现条件:

需要充电桩支持双向功率流动(即具备“充放电”功能),并配备双向变流器(DC/AC)、电能计量装置及保护设备。

电动汽车需具备V2G功能(如电池支持深度充放电、BMS电池管理系统兼容电网调度指令)。

应用场景:

调峰辅助服务:在电网高峰时段,电动汽车向电网反向放电(如释放电池20%的电量),缓解供电压力;低谷时段再充电,赚取“峰谷价差”收益。

可再生能源消纳:当光伏、风电出力超过电网消纳能力时,充电桩优先利用过剩绿电为汽车充电;当可再生能源出力不足时,汽车向电网放电,弥补供电缺口。

收益分配机制:电网与用户按放电量给予补贴(如0.5元/度),或通过虚拟电厂(VPP)聚合分散式电动汽车资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用户分享交易收益。


三、数据共享与协同控制平台

1. 充电电网数据融合平台

数据架构:搭建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充电桩运行数据、配电网实时负荷、气象预测数据(影响可再生能源出力)、用户充电行为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

预测区域充电负荷曲线,辅助电网规划(如新增配电变压器布点);

识别“高负荷充电桩集群”,提前预警配网设备过载风险。

典型应用案例:

深圳某区电网通过融合充电桩数据与配网SCADA系统,实时监控2万个充电桩的功率分布,在夏季用电高峰前对100多个过载台区进行改造,负荷过载率下降40%。

2. 分层级协同控制体系

“云边端”三级架构:

云端(电网调度中心):制定全局优化策略(如全市充电负荷调控目标),下发至边缘计算节点。

边缘端(区域能源控制器):根据云端指令和本地配网状态(如台区负载、线路容量),分解调控任务至单个充电桩。例如,某工业园区边缘控制器检测到光伏出力下降,自动指令园区内50个充电桩降低充电功率,优先消纳剩余光伏电力。

终端(充电桩):执行具体控制指令(如调整功率、启停充电),并反馈执行结果至边缘端和云端。


四、市场机制与政策保障

1. 电价与激励政策设计

峰谷分时电价+需求响应补贴:

扩大峰谷电价差(如高峰时段电价为低谷的3倍),引导用户主动错峰充电;

对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给予额外补贴(如每参与1次调峰奖励10元),或提供“优先充电权”等权益。

绿电交易机制:建立充电桩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直接交易通道,用户可选择“绿电充电”,并获得碳积分奖励,碳积分可兑换商品或抵扣充电费用。

2. 电力市场参与模式

虚拟电厂(VPP)聚合:第三方平台(如充电运营商)聚合分散式充电桩和电动汽车,形成虚拟电厂,参与电网的调频辅助服务或容量市场交易。例如,某VPP聚合10万辆电动汽车的可调资源,在电网频率波动时提供调频服务,每次调频可获得数十万元收益,收益按用户放电量分配。

充电桩作为分布式资源(DR):将充电桩纳入电网的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DRMS),通过市场化竞价机制决定充电功率的优先级。例如,当电网需要削减负荷时,DRMS向充电桩发送竞价邀约,报价Zui低的充电桩优先执行降功率指令。


五、关键技术与标准支撑

1. 智能计量与双向计量表

充电桩配备具备双向计量功能的智能电表,准确计量充电量与放电量,为V2G交易提供结算依据。

支持与电网的“自动抄表系统(AMR)”对接,实现电量数据的实时同步。

2. 信息安全防护

通信加密与认证:采用国密SM2/SM3算法对充电桩与电网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恶意攻击或数据篡改;

网络安全隔离:通过防火墙、网闸等设备将充电网络与电网生产控制网络隔离,避免充电桩成为攻击电网的入口。

3. 行业标准与规范

推动制定《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V2G)技术要求》《充电桩接入配电网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统一接口协议、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促进不同厂商设备的互操作性。


总结:互动价值与实施路径

交流充电桩与智能电网的互动本质是通过“信息流引导能量流,能量流驱动价值流”,实现三方共赢:

用户侧:降低充电成本,获取放电收益,提升充电便利性;

电网侧:缓解负荷压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率,降低电网升级投资;

社会层面:推动低碳交通与低碳电网协同发展,助力“双碳”目标。

实施路径需以技术标准化为基础,以数据共享为纽带,以市场化机制为动力,分阶段推进(如先实现有序充电,再试点V2G),Zui终构建“灵活互动、高效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


相关产品:电动车充电桩 , 电单车充电桩 , 电瓶车充电桩 , 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所属分类:中国能源网 / 其他未分类能源
本页链接:https://product.11467.com/info/39613702.htm
关于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主要经营: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电瓶车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新能源车充电桩、直流充电桩
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www.szlzxn.com)创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安全充电软硬件产品为依托,致力于安全充电、安全用电、智慧车棚、消防应急等生态建设和运营的高新技术 ...
相关文章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自行发布,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提醒:电瓶车充电桩、电动汽车充电桩禁止非法改装 违法举报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