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I算法备案是什么?
AI算法备案是指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服务提供者,根据国家网信部门的要求,对算法机制机理、数据使用、应用场景等信息进行登记备案的一种制度。这是为了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中算法推荐技术的管理,确保算法的安全性和合规性。AI算法备案是企业合规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关键措施。
二、算法备案办理流程
1. 前期准备阶段(约15个工作日)
- 确定算法类型与备案等级。
- 编制《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内容涵盖算法情况、风险研判、风险防控情况及安全评估结论。
- 准备算法基本原理说明文档和其他相关材料。
2. 系统填报阶段(5个工作日)
- 登录“算法备案系统”(https://beian.cac.gov.cn)进行在线注册。
- 填写备案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算法基础信息、算法机制机理、数据使用情况和安全防护措施。
- 上传附件材料,如算法安全承诺书、第三方评估报告等。
3. 审核阶段(20个工作日)
- 形式审查:检查提交材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 实质审查:评估算法安全性、核查数据合规性,并在必要时要求补充材料。
4. 结果公示阶段
- 通过备案后,获取备案编号并在显著位置公示。
- 若未通过,则需根据整改意见通知,在限期内完成整改并重新申请。
三、算法备案条件
- 主体条件:需要是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和个人不在此列。
- 算法条件:所备案的算法必须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存在歧视行为、信息茧房效应或生成虚假信息等问题。
- 材料条件:需要准备详细的算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算法机制说明、数据来源合法性证明、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报告等。
- 时效条件:新算法应在提供服务前10个工作日报备;已上线算法需在规定时间内补办备案;重大变更需重新备案。
四、算法备案注意事项
- 备案过程中,确保所有提供的信息真实准确,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延误。
-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补充材料环节。
- 对于深度合成类算法,需特别注意其监管更为严格,备案时要更加细致地准备相关材料。
- 合规红线方面,禁止算法歧视、避免信息茧房效应以及防范生成虚假信息是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