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刻章的起源虽缺乏直接文献记载,但可从中国篆刻艺术发展脉络及桐城地域文化背景进行合理推断:
篆刻艺术的整体发展背景:中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当时人们已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甲骨文)。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或“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印章的使用制度进行了规定,使得印章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此后,篆刻艺术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桐城刻章作为篆刻艺术的一部分,其起源必然受到这一整体发展趋势的影响。
桐城地域文化背景:桐城地处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是皖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承东启西的要冲之地,自古地灵人杰、文风昌盛。这里孕育了影响中国文坛200余年的“桐城派”,文人墨客辈出,对文化艺术有着深厚的底蕴和追求。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刻章艺术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可能在桐城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刻章艺术的实用性与文化性结合:在古代,印章具有实用功能,是权力和凭证的信物。随着时间推移,篆刻逐渐成为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它将书法的笔意、绘画的构图和刀法的雕刻神韵完美结合,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万千气象。桐城作为文化名城,其刻章艺术很可能既保留了实用功能,又融入了地域文化特色,成为桐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