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通常称为“注销”或“除名”)后,是否能够恢复或采取补救措施,取决于吊销的原因和具体法律程序。以下是可能的补救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明确吊销原因首先需确认公司被吊销的具体原因,常见情形包括:
未按时提交年度报告(如SSM的Annual Return);
未缴纳罚款或税务(如所得税、销售税等);
违反《2016年公司法》或行业法规(如欺诈、资不抵债等);
主动申请注销但未完成清算程序;
其他监管问题(如外资公司未遵守投资规定)。
二、可能的补救措施 1. 因程序问题被吊销(如未年审、未报税)补缴费用和罚款:
向马来西亚公司委员会(SSM)补交未提交的年度报告及相关罚款;
向税务局(IRB)结清所有税款及滞纳金。
申请恢复(Reinstatement):
在吊销后的一定期限内(通常为1-2年),可向SSM申请恢复公司登记;
需提交相关文件(如补交报告、罚款支付凭证、税务合规证明等)。
注意:若超期未处理,公司可能被彻底除名,需重新注册。
2. 因违规操作被吊销(如欺诈、违法经营)法律途径:
若公司认为吊销决定不公,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司法审查;
需提供证据证明吊销决定存在程序错误或事实错误。
和解与整改:
与监管机构(如SSM、行业主管部门)协商,承诺整改并满足恢复条件;
例如:补缴税款、纠正违规行为、提交合规计划等。
注意:严重违规(如欺诈、洗钱)可能导致公司除名,无法恢复。
3. 主动申请注销但未完成清算继续清算程序:
若公司已启动自愿清算但未完成,需由清算人继续处理债务清偿、资产分配等;
完成后向SSM提交Zui终清算报告,正式注销公司。
注意:若清算程序停滞,公司可能被标注为“未合规注销”,影响股东信用。
4. 外资公司因投资违规被吊销向MIDA报备:
若涉及外资准入问题(如制造业、服务业外资),需向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说明情况;
提供终止经营的原因及合规证明(如税务结清、员工工资付清等)。
注意:外资公司未合规注销可能影响股东未来在马来西亚的投资资格。
三、无法补救的情况以下情形通常无法恢复,只能接受注销结果:
公司被法院判定破产或清算;
吊销决定已生效超过法定恢复期限;
违规行为涉及刑事犯罪(如欺诈、洗钱);
股东/董事放弃恢复权利。
四、重新注册公司的选项若公司无法恢复,可考虑以新名义重新注册:
新公司名称:不能与原公司名称完全相同;
业务延续:原公司资产可通过合法交易转移至新公司;
合规经营:确保新公司按时年审、报税,避免重蹈覆辙。
五、专业协助建议律师或会计师:复杂案件(如法律纠纷、税务争议)需专业人士介入;
SSM查询:通过SSM在线系统(e-Filing)或柜台查询吊销原因及补救流程;
税务清算:优先解决税务问题,避免滞纳金和处罚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