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DTMM)是基于国家标准《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与评估(GB/T 43439-2023)》的评估体系,旨在帮助企业系统化衡量数字化转型的成熟度,并提供改进方向。以下是其核心内容与特点:
一、DTMM概述
DTMM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23年11月发布,2024年6月正式实施。其目标是通过标准化模型,评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成熟度等级,涵盖战略规划、业务实施、技术应用等多维度能力,为企业提供量化评估工具和优化路径
二、核心框架
能力域与等级划分
7大能力域:包括组织、技术、数据、资源、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服务等,下设29个能力子域。
5个成熟度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初始级、规范级、优化级、引领级和卓越级,体现企业从基础数字化到全面生态协同的进阶路径。
灵活性:支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裁剪能力域并调整权重,适应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个性化需求。
根据《信息技术服务 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与评估》(GB/T 43439-2023)国家标准,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DTMM)将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如下 :
一级(初始级)
企业具备数字化转型意识,开始对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条件进行规划。
在运营、生产、服务等业务领域基于内外部需求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工作。
二级(规范级)
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技术、数据和资源进行规划。
完成局部业务的数据收集、整合与应用,初步具备基于数据的运营和优化能力。
三级(集成级)
企业具备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并有序实施。
完成关键业务的系统集成和数据交互,在运营、生产和服务领域实现基于数据的效率提升。
四级(优化级)
企业将数据作为支撑运营、生产和服务关键领域业务能力提升优化的核心要素。
构建算法和模型,为业务相关方提供数据智能体验。
五级(引领级)
企业基于数据持续推动业务活动的优化和创新。
实现内外部能力、资源和市场等多要素融合,构建独特生态价值。
评估维度
涵盖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架构、技术应用、数据贯通、资源整合、运营与服务能力等,例如数据能力域要求企业在数据采集、分析、业务融合等方面逐步提升
三、评估流程
企业申请:需满足独立法人资格、涉及数字化转型业务、具备一定实践基础等条件。
线上预评估:通过数字化转型标准服务平台完成自评。
正式评估:专家团队进行2-5天的线下评审,结合材料审核与现场验证。
结果发布:通过后颁发证书,有效期3年。
四、评估价值
1. 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与行业地位
•行业标 杆效应:DTMM是国内首 个官方认可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体系,通过认证(如三级或四级)意味着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领域达到国家标准,成为行业标 杆。
•背书:获得DTMM认证的企业(如中国联通、深圳供电局)被认定为国内数字化转型的领 先者,增强客户及合作伙伴的信任度。
2. 明确数字化转型路径与能力提升
•系统性方法论指导:DTMM提供了覆盖组织、技术、数据、资源、数字化运营与服务等6-7个能力域的评估框架,帮助企业识别转型短板,制定改进策略。
•量化转型效果:认证过程涉及131项条款的符合性评估,企业可借此量化转型成效,避免“效果难量化”的痛点。
3. 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政策支持
•资质准入优势:DTMM认证可作为参与重大项目招标或政府合作的资质门槛。例如,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认证已被纳入大型工程招标要求,DTMM可具备类似潜力。
4. 优化运营效率与创新能力
•降本增效:通过认证的企业普遍实现运营效率提升。
5. 资源整合与生态合作机会
•产业链协同:通过标准化评估,企业更易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技术对接与资源整合,推动生态协同创新 。
DTMM认证不仅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的“体检报告”,更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通行证”。其优势覆盖战略规划、能力建设、政策红利及商业合作等多层次,为企业持续创新和行业引领提供支撑。
五、政策与推广
国家支持:国务院及工信部推动标准研制与评估,搭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促进供需对接。
地方激励:多地政府将会通过补贴、服务商资源池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