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粉中金银含量的检测化验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火试金法
原理:将金矿粉与一定量的熔剂(如硼砂、碳酸钠、氧化铅等)混合,在高温下进行熔炼,使金、银等贵金属与其他杂质分离。生成的金属合金颗粒(一般称为 “扣”)经过称重后,再采用化学方法将金、银进一步分离并分别称重,从而计算出金矿粉中金银的含量。
操作流程
配料:根据金矿粉的性质和预计的金银含量,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金矿粉样品和相应的熔剂,放入坩埚中充分混合。
熔炼:将坩埚放入高温炉中,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在 1000 - 1200℃),使样品和熔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扣和熔渣。熔炼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反应完全。
灰吹:将得到的金属扣放入灰皿中,在高温下进行灰吹,使铅等杂质被氧化并被灰皿吸收,而金、银则保留下来形成合粒。
分金:将合粒称重后,采用硝酸等试剂将银溶解,使金与银分离。然后对溶解后的溶液进行处理,以测定银的含量,而金则经过洗涤、烘干后称重,计算出金的含量。
特点:火试金法是一种经典的、准确度较高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金矿粉中金银含量的测定,尤其是对于高含量金银的测定结果较为准确可靠。它可以同时测定金和银的含量,并且可以对样品中的其他贵金属进行综合分析。但该方法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且分析周期较长。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理:利用金、银等元素的原子蒸汽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将金矿粉样品经过化学处理转化为溶液后,将溶液引入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子化器中,使金、银原子化。当空心阴极灯发射出的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汽时,金、银原子会吸收一部分光,其吸收程度与样品中金银的含量成正比。通过测量光的吸收程度,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金银的含量。
操作流程
样品前处理:称取一定量的金矿粉样品,采用酸溶等方法将样品中的金、银溶解出来,制成溶液。如果样品中含有一些难溶的物质,可能还需要进行消解等额外的处理步骤,以确保金、银完全溶解。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金、银标准溶液,按照样品测定的相同条件,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其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样品测定: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引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溶液中金银的浓度,进而换算出金矿粉中金银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