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仅依赖免费工具或未检索马来西亚本地商标库。
风险:可能与在先商标冲突,导致驳回或异议。
建议:
使用MyIPO官网(eServices)或委托代理进行全面检索,包括盲期商标(已申请但未公开的商标)。
检查近似商标的类别和状态(如“已注册”“公告中”)。
2. 商品/服务类别选择错误错误:
选择范围过宽(如全类注册),增加不必要的费用;
遗漏关键类别(如仅注册产品类别,未覆盖相关服务)。
风险:
超预算(每类需单独付费);
他人抢注关联类别,限制业务扩展。
建议:
电子产品:第9类(设备)+ 第35类(销售服务);
餐饮品牌:第43类(餐饮)+ 第30类(食品加工)。
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核心类别(参考《尼斯分类》),例如:
咨询代理,评估未来业务发展方向。
3. 商标图样不一致错误:提交的商标图样与申请国(如中国)的版本不同(如颜色、字体、元素)。
风险:被认定为“新商标”,需重新走流程,可能导致优先权失效。
建议:
确保马来西亚申请的商标图样与申请完全一致(包括黑白/彩色、文字排版等)。
若需修改,建议在申请前规划统一版本。
4. 忽视形式审查补正要求错误:未在规定时间内(通常2个月)修正材料缺陷(如签名缺失、商品描述不规范)。
风险:申请被视为放弃,需重新提交并支付费用。
建议:
提交前仔细核对材料(如申请人姓名、地址、商品列表);
委托代理协助检查,及时响应补正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