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姐们儿,今儿个咱聊聊“软文发稿”这点事儿。你可能觉得,嗨,不就是写篇稿子,找个地方一扔就完事儿了嘛我跟你说,我一开始也这么想,简单得很!可真自己上手干起来,才发现里面的道道儿可真不少。今儿个我就把我自己个儿折腾的那些经历,从头到尾给大伙儿说道说道。
早接触这玩意儿,那会儿是公司要推个新玩意儿,老板拍拍我肩膀:“小王,这事儿交给你了,写几篇软文,往外发发,让更多人知道知道。”我当时心里头直打鼓,软文?咋写?发哪儿去?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第一步,我先琢磨给谁看,想干啥我寻思着,这玩意儿不能瞎写。你得先搞明白,这文章是给谁看的?是给那些追求新潮的小年轻,还是给那些务实的中年大叔?他们关心咱们发这文章,是想让他们马上掏钱买,还是就想混个脸熟,让他们知道有咱这么个牌子?这点要是没想清楚,后面写的再花里胡哨也是白搭。 我记得当时为了弄明白目标用户,我还偷偷潜伏到好几个相关的群里头,看他们聊天,看他们吐槽,慢慢才摸到点门道。
第二步,开始憋稿子,咋写才不招人烦知道了给谁看,这心里头就有谱了。接下来就是写稿子。这玩意儿怕的就是写得跟说明书似的,干巴巴的,人家一看标题就直接划走了。我琢磨着,不能上来就“我们产品牛逼!快来买!”这样太硬了,人家一看就是广告,心里头先抵触了。
我就尝试着换个思路,比如说,能不能讲个小故事?或者从用户遇到的某个具体问题入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咱的产品或者服务给带出来?我试过好几次,发现这种方式确实比硬邦邦的广告效果好不少。有时候,为了让内容更接地气,我还得学着他们的口气说话,用他们圈子里流行的词儿。核心就是,你得让读者觉得,你这篇文章是在帮他解决问题,或者给他提供了点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单纯想从他兜里掏钱。
还有就是标题,这玩意儿太重要了!跟人相亲似的,印象不基本就没下文了。我那会儿为了个标题能纠结半天,写好几个版本,让同事们帮忙瞅瞅,哪个更有点击的欲望。咱也不能瞎起哄,做个纯粹的“标题党”,内容跟不上,人家点进来一看货不对板,那不更招骂嘛
第三步,选地儿发,这可是个技术活儿稿子写好了,往哪儿发?这又是个头疼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猫碰死耗子,看着哪个网站人多,或者哪个APP火,就往上怼。结果?有的石沉大海,连个响儿都没有;有的虽然发出去了,但阅读量就那么几个,惨不忍睹。
后来我学乖了,发之前我得先做做功课:
这个平台的调性是跟我这文章搭不搭?
上这平台的人,跟我的目标用户画像对得上不?
人家平台让不让发这类内容?有没有啥特殊的要求?
发上去要不要钱?如果要,值不值这个价?
比如,我写的是一篇关于母婴用品的软文,我总不能往游戏论坛里发?那不白费劲嘛我还会去看看,那些跟我差不多的产品,他们都在哪些地方发软文,效果怎么样。说白了,就是得找对鱼塘再下钩。 慢慢地,我就积累了一些自己觉得靠谱的渠道,发起来也顺手多了。
第四步,发出去了?别急,还没完很多人觉得,文章发出去了,这活儿就算干完了,坐等效果就行。我一开始也这么想,结果发现,这才是刚刚开始。文章发出去了,我还得时不时去瞅瞅,看看阅读量怎么样,有多少人评论,有没有人转发。这些数据能告诉你很多东西。
比如,我发现同一篇文章,在这个平台反响平平,在另一个平台却火了,那我就得琢磨琢磨为是这个平台的读者更对路?还是发布的时机更评论区更是个宝藏,能看到大家真实的想法,有时候还能从评论里找到新的宣传点子。根据这些反馈,我才能知道下一篇稿子该怎么调整,哪些渠道值得继续投。
瞎折腾的一点心得折腾了这么些年,要说经验,也没啥特别高深的。主要就是:
别指望一篇软文就能炸翻天。 这玩意儿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儿,得持续投入。
内容要真诚,别瞎编乱造。 用户不傻,你吹得天花乱坠,人家一用不是那么回事儿,那口碑就砸了。
多看多学。 看看人家那些牛逼的软文是怎么写的,怎么找到那么多好渠道的。
脸皮厚点儿。 刚开始写不发出去没人看,这都正常。别灰心,多试试,总能找到感觉。
软文发稿这事儿,看着门槛不高,但真要做出点效果来,还得花不少心思去琢磨。我这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踩过来的,中间也没少走弯路。就先跟大伙儿叨叨这么多,希望能给正在琢磨这事儿的朋友们提个醒儿,少踩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