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实验室无菌(无尘)车间装修需满足洁净度、温湿度、材料选择、密封性、空气净化系统、照明与电气、给排水及消防安全等多方面要求,以下是具体分析:
洁净度要求: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要求确定洁净等级,如ISO 5级(百级)、ISO 7级(万级)等。万级无尘车间每立方米空气中≥0.5μm粒子数不超过352000个,≥5μm粒子数不超过2930个。需采用空气净化系统,通过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对空气进行三级过滤,送入车间的空气达到规定的洁净度要求。同时,合理设计气流组织,选用高效空气过滤器,维持车间的洁净度。
温湿度要求:根据实验类型和工艺要求,温度通常控制在20 - 26℃,相对湿度维持在45% - 65%。这一温湿度范围既能保障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又能为实验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材料选择:
墙面材料:应选用无毒、无味、不脱落、耐清洗、耐腐蚀的材料,如彩钢板、不锈钢板或抗菌涂料等。墙面应平整光滑,阴阳角采用圆弧过渡,减少积尘和微生物滋生的角落,便于清洁和消毒。
地面材料:采用无缝、防滑、耐磨、耐腐蚀的地面材料,如环氧树脂自流坪、PVC卷材等。地面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设置适当的坡度,保障污水能迅速排至室外,排水口应安装防虫、防鼠装置。
天花板材料:采用与墙体相同材质的50mm厚岩棉夹芯彩钢板,安装时需平整、严密,避免出现变形和缝隙。
密封性要求:
门窗设计:门窗应选用密封性好、不易变形的材料,如断桥铝合金或不锈钢框架搭配双层中空玻璃。门应具有自动关闭功能,且能有效阻隔空气流通,窗户宜采用固定窗,减少缝隙,防止外界空气和灰尘进入。门窗与墙体之间应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无泄漏。门的开启方向应朝向洁净度高的区域,避免在开门时将污染带入洁净区。
隔墙等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车间。对所有缝隙、孔洞进行密封处理,车间内部空气不泄漏。
空气净化系统:
系统要求:采用专门的净化空调系统,能够适当控制车间内的温度、湿度、空气大小和洁净度。空调系统应具备良好的过滤、杀菌、除湿和加热功能,空气品质符合无菌生产要求。
通风设计:合理设计通风管道的布局和走向,避免死角和气流短路。通风口应安装高效过滤器,出风口应远离污染源和人员活动区域,防止洁净空气受到污染。应根据车间的面积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合适的通风换气次数,如ISO5级洁净区的换气次数一般不低于25次/小时。
照明系统:
照明要求:车间内应提供足够的照明亮度,一般生产区域的照度不低于300lx,关键操作区域的照度应更高,如灌装区域的照度可达到500lx以上,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适当操作和质量检查。照明灯具应选择防尘、防水、防爆的洁净灯具,避免积尘和细菌滋生。
光源选择:优先选用无频闪、显色性好的LED光源,减少对操作人员眼睛的刺激,有利于准确判断产品的外观质量。灯具的安装应与天花板齐平,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且不应影响净化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
给排水系统:
供水要求:生产用水应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如注射用水应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供水系统应采用循环供水方式,避免死水滋生细菌,管道应采用无毒、耐腐蚀的材料,如316L不锈钢管,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快装连接,减少泄漏点。
排水设计:排水系统应畅通无阻,避免积水。排水管道应设置水封装置,防止污水倒灌和有害气体进入车间。对于含有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剂的废水,应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以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
消防安全:消防设施的设置不应影响车间的净化效果,喷头和探测器应采用专门的洁净型产品,避免积尘和影响气流组织。车间的建筑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满足相应的耐火等级要求。同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标识、应急照明等,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对于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区域,应设置相应的通风排毒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