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依据CPSIA(H.R.4040)美国消费品法案进行测试时,主要有以下测试项目:
1. 重金属含量检测铅含量:采用专业的化学分析方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 M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测定油墨中铅的含量。铅是一种对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CPSIA规定了严格的铅含量限量标准,油墨中的铅含量必须符合此标准,以确保使用该油墨印刷的产品不会对消费者,特别是儿童造成铅中毒风险。
其他重金属:除铅外,同时检测汞、镉、六价铬、砷、钡、硒、锑等重金属的含量。这些重金属同样具有毒性,可能通过接触、吸入或摄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每种重金属都有相应的限量要求,需严格检测以保证油墨符合安全标准。
2. 化学物质残留检测邻苯二甲酸盐:检查油墨中是否含有特定的邻苯二甲酸盐,如DEHP(邻苯二甲酸二(2 - 乙基己基)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B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盐类物质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对儿童的生殖系统发育等产生潜在危害。CPSIA限制了油墨中这些邻苯二甲酸盐的总含量,要求不得超过0.1%。
甲醛含量:检测油墨在干燥和使用过程中释放的甲醛含量。甲醛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且具有刺激性气味,会对人体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等造成损害。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确保油墨中的甲醛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以保障使用者的健康。
多环芳烃(PAHs):检测油墨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多环芳烃是一类具有潜在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的有机化合物,可能存在于油墨的原材料或生产过程中。对常见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确保其含量符合相关安全标准,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物理性能测试附着牢度:模拟实际使用情况,通过摩擦、刮擦等试验方法,检测油墨在不同材质表面的附着牢度。确保油墨在印刷后能够牢固地附着在产品表面,不易脱落。如果油墨附着不牢,可能会导致油墨脱落被误食或接触到人体,从而带来安全风险。
干燥性能:测试油墨的干燥速度和干燥质量。合适的干燥性能对于保证印刷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油墨干燥过慢,可能会在未完全干燥的情况下被接触,导致油墨转移到人体或其他物品上;而干燥过快可能会影响印刷效果,出现干裂等问题。通过特定的干燥试验设备和方法,评估油墨的干燥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4. 标签与标识要求警示标签:如果油墨含有任何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或特性,必须在油墨包装上显著位置标注清晰、易懂的警示标签。警示标签应明确指出存在的危害物质或风险,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以提醒使用者正确使用和储存油墨。
溯源标签:油墨包装上需带有性标签,包含制造商或进口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产品的生产日期、批次、成分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在产品出现质量或安全问题时进行追溯和召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并便于监管部门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