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为规范不锈钢光缆交接箱的生产操作作业,提高本公司的产品质量,从而使我公司的产品让顾客满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GXF-05型系列不锈钢光缆交接箱的生产作业。
三、使用设备、工具数控转塔冲床、剪板机、数控折弯机、冲床、钻床、氩弧焊机、磨光机和喷塑机、扳手、改锥等。
四、操作流程概况
1 、领料
按照定单和技术要求去仓库领料。
2、剪料
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将原材料按照规格进行取料,并检查材料是否符合工艺的要求,为降低消耗,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要合理计算采取套裁方法。首先,用钢板尺测量出剪床刀口与挡料板两端之间的距离,反复测量数次,然后剪一块小料核对尺寸正确与否,如尺寸公差在正确范围内,即可进行入料剪切;如尺寸不符合公差要求,则重新调整定位距离,直至符合为止。剪板时应检查剪板刀口是否锋利及紧固牢靠,并按板料厚度调整刀口间隙。
3、冲裁
a)检查材料的材质以及宽、长、厚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
b)按钣金件展开图工艺选择合适的冲裁设备。
c)按工艺要求的顺序和要求调整好定位装置,冲出合格的工件。
4、折弯
a)检查材料的材质以及宽、长、厚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板材表面必须清洁。
b)按零件图纸尺寸选用合适折弯机。
c)按工艺要求的顺序和要求调整好定位装置,进行折弯。
5、焊接
a)检查上工序转下来的半成品零部件是否符合图纸和其他技术文件的要求,如不符合需及时调整。
b)准备好所需的焊接器件与工装夹具。
c)按照图纸要求,先点焊固定各零件的相对位置,安排好焊接顺序,一般为先关键后一般。
d)根据工件的材料和焊缝要求,选择施焊电流,焊缝必须平整,焊透,无砂眼。
6、打磨焊接后的工件必须打磨,使工件表面光洁均匀,无漏焊、裂纹、溅渣、毛等。
7、检测对通过以上工序后的加工件按技术规范进行全面的检测,
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为下道工序。
8、喷塑
a)对加工件按照工程图纸的要求进行喷塑处理,颜色必须符合工程要求。
b)喷塑处理后的加工件表面均匀光滑,无气孔,无流挂,颜色深浅一致。
9、半成品检测对形成的半成品按技术规范进行全面检测,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为下道序。
10.装配(详细见装配流程)将顶盖与箱体连接,再把底座与箱体连接,然后按后衬板、左右墙板、支架、上下横梁、左右立柱、左右导轨条固定板,加强芯固定板,门、门锁的顺序连接,门的开启角度不小于120°,所有连接件必须紧固,位置符合装配图纸要求,装配过程中所有零部件表面不得划花,螺钉头不得打抷。
11.根据配置要求将装好尾纤、适配器的熔配一体化托盘装入交接箱,然后按照装箱清单放入配件,Zui后封装打包。。
五、部件清单序号名称数量备注
1 顶盖(组件)
2 门(组件)
3 底座(组件)
4 底座门(组件)1件
5 底座门锁1把
6 合页2付
6 箱体门锁1套
7 主箱体(组件)1件
8 内部件(组件)1套
9 熔配一体化托盘(含尾纤、适配器)24套
10 配件照清单
六、288芯不锈钢光缆交接箱壳体制作过程部件一:顶盖(由顶板、四角拼件,压焊螺杆组成)。
1.顶板:材料-不锈钢(201) 厚度1.2mm
1.1下料、切角,冲压焊螺杆定位点使用设备:数控转塔冲床(外协)外形如图1,详细尺寸及要求见工程图
1.2折弯成型,使用设备:数控折弯机外形如图2,详细尺寸及要求见工程图、四角拼件下料,成型:材料-不锈钢(201)厚度1.2mm 使用设备:普通冲床、模具外形如图3,详细尺寸及要求见工程图(RF-GXF-10)图3
3.顶盖焊接,打磨,使用设备:氩弧焊机,磨光机,压焊机形如图
4,详细尺寸及要求见工程图
光分路器按原理可以分为熔融拉锥型和平面波导型两种,熔融拉锥型产品是将两根或多根光纤进行侧面熔接而成;平面波导型是微光学元件型产品,采用光刻技术,在介质或半导体基板上形成光波导,实现分支分配功能。这两种型式的分光原理类似,它们通过改变光纤间的消逝场相互耦合(耦合度,耦合长度)以及改变光纤纤半径来实现不同大小分支量,反之也可以将多路光信号合为一路信号叫做合成器。熔锥型光纤耦合器因制作方法简单、价格便宜、容易与外部光纤连接成为一整体,而且可以耐孚机械振动和温度变化等优点,目前成为市场的主流制造技术。
熔融拉锥法就是将两根(或两根以上)除去涂覆层的光纤以一定的方法靠扰,在高温加热下熔融,同时向两侧拉伸,Zui终在加热区形成双锥体形式的特殊波导结构,通过控制光纤扭转的角度和拉伸的长度,可得到不同的分光比例。Zui后把拉锥区用固化胶固化在石英基片上插入不锈铜管内,这就是光分路器。这种生产工艺因固化胶的热膨胀系数与石英基片、不锈钢管的不一致,在环境温度变化时热胀冷缩的程度就不一致,此种情况容易导致光分路器损坏,尤其把光分路放在野外的情况更甚,这也是光分路容易损坏得Zui主要原因。对于更多路数的分路器生产可以用多个二分路器组成。
编辑本段2.光分路器的常用技术指标
(1) 插入损耗。
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是指每一路输出相对于输入光损失的dB数,其数学表达式为:Ai=-10lg Pouti/Pin ,其中Ai是指第i个输出口的插入损耗;Pouti是第i个输出端口的光功率;Pin是输入端的光功率值。
(2) 附加损耗。
附加损耗定义为所有输出端口的光功率总和相对于输入光功率损失的DB数。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光纤耦合器,附加损耗是体现器件制造工艺质量的指标,反映的是器件制作过程的固有损耗,这个损耗越小越好,是制作质量优劣的考核指标。而插入损耗则仅表示各个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状况,不仅有固有损耗的因素,更考虑了分光比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光纤耦合器之间,插入损耗的差异并不能反映器件制作质量的优劣。对于1*N单模标准型光分路器附加损耗如下表所示:
分路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6
附加损耗DB 0.2 0.3 0.4 0.45 0.5 0.55 0.6 0.7 0.8 0.9 1.0 1.2
(3) 分光比。
分光比定义为光分路器各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比值,在系统应用中,分光比的确是根据实际系统光节点所需的光功率的多少,确定合适的分光比(平均分配的除外),光分路器的分光比与传输光的波长有关,例如一个光分路在传输1.31 微米的光时两个输出端的分光比为50:50;在传输1.5μm的光时,则变为70:30(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光分路器都有一定的带宽,即分光比基本不变时所传输光信号的频带宽度)。所以在订做光分路器时一定要注明波长。
(4) 隔离度。
隔离度是指光分路器的某一光路对其他光路中的光信号的隔离能力。在以上各指标中,隔离度对于光分路器的意义更为重大,在实际系统应用中往往需要隔离度达到40dB以上的器件,否则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另外光分路器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所谓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温度变化,其它器件的工作状态变化时,光分路器的分光比和其它性能指标都应基本保持不变,实际上光分路器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的工艺水平,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悬殊相当大。在实际应用中,本人也确实碰到很多质量低劣的光分路器,不仅性能指标劣化快,而且损坏率相当高,作于光纤干线的重要器件,在选购时一定加以注意,不能光看价格,工艺水平低的光分路价格肯定低。
此外,均匀性、回波损耗、方向性、PDL都在光分路器的性能指标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