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九龙茗 | 种类 | 大红袍 |
卫生许可证 | 闽卫食证字(2007)第350782-000343 | 产品标准号 | GB/T18745-2006 |
净重 | 250(g) | 保质期 | 12个月以上(个月) |
原料与配料 | 武夷岩茶 | 等级 | 特级 |
生产厂家 | 武夷山市九龙茗茶厂 | 外包装 | 精包装 |
内包装 | 有 | 特产 | 是 |
储藏方法 | 密封、防潮、避光、防异味 | 规格 | 无 |
生产日期 | 2009年7月 | 售卖方式 | 包装 |
原产地 | 福建 |
【产品展示】
精美的包装
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带宝色,干香馥郁带甜浓长清远。
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澄色
【产品说明】
【品种】大红袍
【等级】
【工艺】熟香型
【外形】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带宝色,干香馥郁带甜浓长清远。茶汤稠度好,岩韵强,回味甘爽。杯底有余香。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澄色。叶底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色。
【内质】茶汤稠度好,香气浓长清远,岩韵明显醇厚回味甘爽,杯底留香明显。
【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澄色。叶底软亮匀齐,红边或带朱砂色。香气浓长清远,岩韵明显醇厚回味甘爽,杯底留香明显。
【叶底】软亮匀齐,红边带有朱砂色。
【重量】250克。
【山场】:武夷山九龙窠茶园
【大红袍简介】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Zui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Zui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冲泡8-10次,尚不失原茶真味和桂花香。饮后体会:滋味醇和,极具岩骨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