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z-n1056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我国家庭的普及率及人均消费水平还很低。无论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的健身器材市场都还处于一个慢热的状态。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不集中,宣传力度不够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少有品牌多、品种齐全的健身器材销售市场,都为零星分布,这样的现状不利于整个市场的红火;另外,由于目前健身器材重视社会团体购买和批发,商家也没有像其他产业一样进行从展览到平面媒体的广告传播。大规模的市场推广就少之又少。
(2)不指导,故询问者乏人
随着健身器材技术含量地不断提高,品种越来越齐全,人们在选择器械时势必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专业的教练进行有效地专业指导、选购,帮助消费者购买到合适的健身器械,并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安排锻炼时间表。但目前市场上的销售人员多为普通服务员,对健身方面的专业知识丝毫不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走热。
(3)忽视零售经营 现代都市人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从家里到健身馆的时间也成了他们的,为了锻炼身体而选用方便实用的健身器材在家里健身,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美国人口 2.81亿,美国跑步机一年的销量为300万台;韩国人口 4600多万, 2002年销量为 100万台;而中国人口已达 13亿,跑步机一年的销量仅在 20万台左右,跑步机在中国家庭的普及率仅约为 1%。而在国内,目前健身器材重视社会团体购买和批发。
(4)健身理念未深入人心 在美国,去健身房或在自己家里健身非常普遍,而且人人是健身爱好者,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在中国,健身对于我们来说,有些却还停留在是一种时髦,一种社交手段的层面,没有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自己生命质量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