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c1+1天然澄清剂(适用中药口服液、营养液)—液体制剂
一、产品特点
ztc1+1天然澄清剂----是由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精心研究多年的生物新技术产品。ztc1+1由a、b两种组分组成,其澄清原理是采用Zui新“1+1澄清技术”,一组起主絮凝作用,另一组份则起辅助絮凝作用,加快澄清过程,比传统澄清工艺快2-5倍。ztc天然澄清剂系从食品中提取出的天然高分子物质,具有安全性高、无残留的优点,经检测ld>150/kg,本品属无毒,ames试验微核测定,未见突变性。特别适合在中药、植物提取行业中应用不影响有效成份,尤其对黄酮、多糖、多肽等不产生影响。
ztc1+1天然澄清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影响:
工艺/参数 |
生物碱 |
黄酮 |
苷类 |
有机酸 |
萜类 |
皂苷类 |
基酸 |
多肽 |
多糖 |
蛋白质 |
鞣质 |
乙醇沉淀 工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ztc1+1 澄清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沉淀 < + >沉淀
ztc天然澄清剂的“1+1澄清技术”,对于中药溶液中的鞣质、蛋白、油脂、悬浮固形物杂质、溶液体系中的不稳定杂质可得到彻底的清除,溶液易于过滤,为后续分离、纯化提供方便。
优化生产工艺、缩短流程、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与传统的水提醇沉工艺相比,生产成本可降低50%以上,由于使用澄清剂的剂量很小一般在0.2‰-0.8‰(200-800ppm之间),每处理一吨生药只需费用600-1000元。目前此技术已在全国百余家药厂试用,使用方便,无需添加设备,且用理小、工序简化、生产周期短、费用低,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ztc1+1天然澄清剂—ⅲ型 理化性能指标
指标名称 |
ztc—ⅲ(a组份) |
ztc—ⅲ (b组份) |
外观 |
淡黄色粉末 |
白色粉末 |
鉴别试验 |
+ |
+ |
水份(%) ≤ |
10 |
10 |
灰份(%) ≤ |
— |
1.0 |
水不溶物(%) ≤ |
1.0 |
— |
稀酸不溶物(%) ≤ |
— |
2.0 |
重金属(以pb计)(%) ≤ |
0.002 |
0.002 |
铅(%) ≤ |
0.0002 |
0.0002 |
砷(%) ≤ |
0.0002 |
0.0002 |
鞣质去除率(%) ≥ |
70 (处理液比重≤1.080) | |
蛋白去除率(%) ≥ |
75 (处理液比重≤1.080) |
三、应用范围
1. 中药各类口服液、营养液澄清,(如清开灵口服液、清热口服液、安神补脑液等)。
2. 适合用于大部分中药、植物的水、醇(醇提取后回收完酒精后的浓缩液)粗提液的澄清。
3. 和酒精配合使用,用于中草药注射剂的处理,保提高制剂的澄清度。
四、使用方法
配制方法:
a组份:为淡黄色粉末,用去离子水配成1%溶液。配制方法为,先用少量水搅成糊状,然后加入需要量的水,溶胀24小时,搅拌,用双层纱布过滤,即得1%粘胶液。
b组份:为淡黄色或白色粉末,用1%醋酸配成1%溶液。配制方法为:先配制1%醋酸。然后用少量1%醋酸溶解b组份并搅成糊状,加入足够量的1%醋酸,溶胀24小时,用双层纱布过滤,即得1%粘胶液。
(注:为了便于澄清剂分散,针对不同物料,澄清剂也可配成0.25%或0.50%浓度使用。)
加样方法:
加样顺序的确定:加样顺序取决于处理溶液的ph环境,所谓酸性和碱性环境只是相对于待处理溶液的蛋白质的等电点而言,一般来说,蛋白质的等电点为ph4.8,中草药水提取液大多数为中性,相对于蛋白质的等电点为碱性环境。
一般原则: 在碱性环境中,按先加入b组份后加入a组份顺序添加
在酸性环境中,按先加入a组份后加入b组份顺序添加
在中性环境中,其添加顺序根据实验而定
(通过大量实验,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按照先加入 b组份后加入a组份顺序添加。)
五、澄清工艺
初步浓缩 ztc澄清剂 配液
中草药提取液 ——— 浓缩液 ———— 澄清液 ————
浓缩精滤————灌装灭菌----液体制剂
离心过滤
1、将提取液浓缩至生药:水=1:5左右或更稀,在50-80℃
时,搅拌分散加入配制好的澄清剂b组2%-4%(按液体量加入0.2‰-0.4‰的粉状的b组份),每间隔30分钟左右搅拌一次。可见药液明显变混,或可见小的絮状物。
2、间隔2小时后,不需考虑温度的升降情况,同样方法加入配制好的澄清剂a组1%-2%(按液体量加入0.1‰-0.2‰的粉状的a组份),加入后30-60分钟再搅拌一次。可见明显的絮状物,上清液透明,无乳光
3、(1).将溶液置入澄清罐中静置4-6h,虹吸上清液,纱布粗滤去除大的絮状物,然后精滤,即得澄清液体。
(2).如用管式离心机,无需静置即可进行液固分离,然后精密过滤即得澄清液体。
4、进入下一步制剂工序。
补充说明:
1.
加入澄清剂后,如果马上形成大量细小的颗粒状沉淀,表示澄清剂分散良好。如果先期形成的沉淀是片状、丝状或有液滴出现,表明澄清剂分散不理想。
解决的办法:(1)配制时将澄清剂配稀一点。(2)将药液稀释,澄清剂应该在生药:水=1:5左右或更稀时使用(ⅳ型澄清剂例外,它可在浓缩液中应用)。
2. 如药液太稀,并不影响澄清剂的使用,我们提出将提液初步浓缩再加入澄清剂,主要是考虑后续的沉淀过滤时,液体量太大的问题。
3. 加料温度:温度偏低时,延长 a、b的加料间隔即可。
4. 加澄清剂前,将可以提前加入的辅料都加到药液中,然后进行澄清剂澄清操作。(若后期需较大幅度调
ph值,也应提前调整到成品ph值范围附近)。
对于个别品种,澄清剂的加入顺序可能应为先
a后b,ab的比例为2:1。关于澄清剂的用量及加入顺序的确定,直接的判断方法是澄清后的药液是否澄清透明。
六、包装规格:
1kg/袋,10kg/纸箱,20/纸箱、纸桶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