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禧卿客醒
葛椇菊白饮
净含量180mL(30mL×6瓶)
主要成分
枳椇子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胃经。
[功效]去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小便。用于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
《食疗本草》“昔有南人修舍,此木一片误落酒瓮中,酒化为水”。
葛花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归脾、胃经。
[功效]去酒醒脾,止血。用于伤酒烦热口渴,头痛头晕,脘腹胀满,呕逆吐酸。
《别录》“主消酒。”
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白。”
菊花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别录》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
生姜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金匮要略》:“生姜汁均善止呕,开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气不和,呕哕不安。”
炒麦芽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
《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白茅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
《本草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胆,去酒毒。
中国人均酒精消费量7.6升。中国人酒精消费人群总基数达到5亿,其中1.5亿中上层人士。成年女性饮酒在整体群体已达31.4%。全国14亿人口中国的饮酒人群比例为33.8%,过量饮酒人群占26%,过量饮酒人群1.23亿人。
适用人群及饮用方法
应酬频繁或饮酒过量人群。
酒前1支、酒中1支及酒后1支。每次1-2支亦可。
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