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免费咨询
产品描述:
1 b超检查操作方法
正规的操作方法可全面扫描眼球和眼眶,不致遗漏,有利于发现和鉴别病变。
病人体位 一般眼科超声检查,病人易采用半坐位,背对超声仪,且病人头距超声仪较近,这样有利于检查者在操作的同时观察屏幕和病人眼球的位置。检查者面对病人和屏幕,并适当调整座椅的高度,这在做标准化a超时更重要。
b超检查技术 目前眼科临床常用b超均是接触式b超,即将b超探头置于眼睑检查。如探头直径较小,可将其置于表面麻醉下的眼球表面,减少眼睑对声能的衰减,提高分辨力。多数超声探头因体积较大,只能置于眼睑上,但眼睑闭合后,检查者无法了解其眼球的位置,不利于病变定位。由于超声的分辨力是在声束的中部,所以应将病变或任何感兴趣的区域置于图像中央。
1.1 眼内b超检查方法[
b超探头的标志方向 眼科专用b超均为扇形扫描,且探头表面均设有扫描方向标志(白线或白点)。眼内扫描有3种基本方法,即横扫描和纵扫描和轴位扫描。横扫描和纵扫描是Zui常用的扫描方法。因为声束不经过晶状体,可获得较好的穿透性。
b超扫描时探头位置及标志如下:横扫描(垂直或斜行)时,探头标志向上;纵扫描时标志朝向角膜中央或被检查的子午线。
横扫描 横扫描时探头置于角膜缘平行位置(即切线位),此时换能器来回的运动平行于角膜缘,声束扫描对侧眼底,产生半圆形切面(图1)。例如,探头横行置于6:00子午线,标志向鼻侧,其图像中央所显示的是眼底12:00子午线的图像,称12:00子午线横扫描。如探头垂直置于9:00角膜缘,标志向上,则声束横扫3:00眼底子午线,这就称3:00子午线横扫描(图2)。因此,垂直横扫(即3:00或9:00子午线)探头标记向上,所以图像上部始终表示眼球的上部。横扫时图像的上部始终表示眼球的鼻侧部位。而斜行扫描时(即横扫1:30,4:30,7:30或10:30),探头标记始终向上。
纵扫描 纵扫描有方向的变化,探头方向与横扫描位置垂直90°,这意味着扫描线垂直于角膜缘。声束沿被检查的子午线扫描,所以纵扫描显示的是眼球或病变的前后方向(横扫描是眼球或病变的左右方向)。[
纵扫描探头标志始终向角膜中央或被检查的子午线,这样的图像使视盘或眼底后面始终在图像下方,而周边眼底在图像上部。例如,探头置于12:00子午线,标志向角膜中央,声束沿6:00子午线扫描,这就称6:00子午线纵扫描。当然,扫描过程中探头可沿子午线从角膜缘向穹窿部滑动(如眼睑闭合,则中央向眶缘滑动)以扫描更前或更后的位置。所以探头位置愈靠近穹窿部,扫描的位置愈靠前,如扫描睫状体或眼底周边(图3)。
轴位扫描 病人在原位固视下探头置于角膜中央(如眼睑闭合则置于眼睑中央),声束经晶状体中央和视神经。此种图像因有晶状体和视神经而较易辨认,但由于晶状体对声能的衰减,影响眼后部的分辨力,但欲了解眼内膜状物与视神经关系时,显示较好。
轴位扫描又分水平和垂直两种方法。水平轴位扫描时探头标志朝向病人鼻侧,所以黄斑部在图像上位于视盘下方,垂直轴位扫描其探头标志向上,斜行轴位扫描(1:30与7:30子午线,和10:30与4:30子午线)其标志向上。
开始检查眼内时先用高增益纵扫4个主要子午线(12:00,3:00,6:00,9:00)。探头先置于角膜缘附近纵扫描眼后极部。然后向赤道部移动扫描眼周边部。一般先扫描眼上部,然后再纵扫描下部。发现病变后再仔细检查。为检查周边部可令病人眼向检查侧注视以便扫描周边部。b超探查应使用高、低两种增益扫描,较高增益易于发现玻璃体混浊或病变大体情况,而低增益(实际提高了分辨力),可更好地显示相对扁平眼底病变或较大体积病变的局部形态。
1.2 眼眶b超检查方法
眼眶超声检查主要有几个部分:(1)眶软组织;(2)眼外肌;(3)视神经。
眼眶软组织由脂肪、结缔组织、神经、血管等不同组织构成,具有明显差异,所以在a、b超上均有较高的反射(a超)和回声(b超)。眼眶扫描又分为两个检查途径:经眼扫描(即扫描声束经过眼球);和眼旁扫描(不经眼球)。经眼扫描主要用于眼眶后部的病变,而眼旁扫描用于眼球周围浅层的眼眶病变(常在眶周围可触及肿块,如副鼻窦和泪腺等)。
经眼横扫描 探头标志方向平行于角膜缘,其换能器是沿角膜缘平行扫描,声束横扫对侧眼眶,其方向是显示病变的范围(如病变从1:00至3:00)。探头垂直横扫时标志向上,水平横扫时向鼻侧,如探头置于6:00角膜缘横扫,声束扫描12:00位置,称12:00横扫描。基本位置与眼内扫描方法相同。[版权所有,经眼纵扫描 纵扫描时探头位置与横扫描呈90°,声束沿子午线扫描,是扫描眼眶或病变的前后径。纵扫描时标志始终向角膜中央或被检查的子午线,这保证后部眼眶显示在屏幕下方,前部眼眶显示在屏幕上方。例如探头放在5:00眼球的子午线,声束沿11:00子午线扫描,称11:00子午线纵扫描。扫描位置基本与眼内扫描方法相同,只是观察的部位不同而已。所以,扫描眼外肌时其直肌图像均在屏幕的上方。
经眼轴位扫描 病人眼球固视原位,探头放在眼角膜或闭合的眼睑中央,声束经过眼球和视神经,此方法易了解病变与眼球和视神经的关系。
轴位扫描也分水平轴位和垂直轴位扫描。水平轴位扫描时,声束经过3:00和9:00子午线,标志向病人鼻侧(图4),垂直轴位扫描时,声束扫描12:00和6:00子午线,探头标志向上,斜行扫描标志也向上。
眼旁扫描 眼旁扫描是为了显示前部病变与眼球和眶壁的关系,声束不经眼球,也分横扫描和纵扫描。
眼旁横扫描 探头置于病人闭合眼睑的眼球和眶缘之间,探头声束平行于眶缘和眼球,如探头置于眼睑横扫6:00,称眼旁6:00横扫描。如前所述,横扫描时标志向鼻侧,垂直扫描时标志向上(图5)。
眼旁纵扫描 探头置于眼球和眶缘之间眼睑上,与横扫描垂直90°,声束前后扫描,同时显示眼球周边和前部病变,如探头置于1:30,则称眼旁1:30子午线纵扫描。扫描3:00与9:00子午线时,标志向骨壁,扫描下部眼眶时,标志向眼眶中央(图6,7)。
2 标准化a超操作方法
标准化a超(简称a超)是一维图像,操作简单,但理解和识别图像困难,更需要实践和经验。开始使用时不像b超那样图像较直观,但随着临床经验增多,会发现其诊断价值是b超所不能替代的[3,4]。
2.1 a超眼内检查方法[
检查步骤为:
(1)先设定组织灵敏度;
(2)病人头部靠近屏幕;
(3)眼部点表面麻醉剂;
(4)探头放置眼球表面,不需要藕合剂,因为泪膜
是一种很好的声传导介质;
(5)自后向前扫描8个子午线,沿角膜缘至穹隆部滑动。并保证声束垂直于眼球壁,令病人眼球转向被检查的子午线。
(6)依据需要采用高分贝(t+6=组织灵敏度再加6db)以发现玻璃体混浊,或低分贝(t-24=组织灵敏度再减24db)以测量视网膜脉络膜厚度或病变高度。
眼内a超扫描的定位和标志 由于a超为平行声束,无b超所用的标志,所以一旦发现病变要靠观察子午线和探头前后的位置定位眼内病变(图8)。根据位置眼内病变定位如图9。例如12:00赤道部扫描,意味着探头放置在6:00的角膜缘和穹窿之间。所以,发现眼内任何病变均应标志探头放置的位置,以利于比较和观察。
主要特点:
☆ 专业的嵌入式影像工作站,简单、直观的智能软件,性能更稳定; ☆ 超便携的外观设计,适合门诊和病房的诊疗; ☆ 全中文界面,多种病例选择超声提示,医生使用更方便; ☆ 自动生成病历报告,多种报告输出,实现病历的关键字检索、查阅、统计; ☆ 可外接大屏幕显示器,计算机; ☆ 兼容视频、激光、彩色喷墨打印机,实现图像和数据报告打印。 b超部分
☆ 拥有专利的探头驱动技术,智能选择变频磁驱动或马达驱动静音探头; ☆ Zui新采样技术配合高精度探头,分辨率更高,图像更细腻; ☆ 对比度增强和彩色功能,b超图像更清晰; ☆ 实现多极缩放,突出重点病变细节,获得效果; ☆ 自定义任意时间增益补偿(tgc)曲线,增强图像的清晰度; ☆ 双b或四b扫描模式,便于医生多角度观察; ☆ Zui先进的电影动态回放功能,有利于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并可以选择Zui具代表性的图像进行打印输出; ☆ 鼠标轻点即可进行多组距离、任意面积测量,标注病灶位置及简单说明; ☆ 标明检查时探头方向,提供多种眼位标识选择。 a超部分
☆ 个性化设置不同组织声速,适合不同眼型,测量更; ☆ 独特的数据测量,瞬间自动完成采集,尤其适合检查时配合不好的患者; ☆ 独有的可编辑的数字滤波技术,滤除干扰杂波,测量更准确; ☆ 内置浸入式生物测量,减少对角膜的压力,测量更精准; ☆ 内置六种iol计算公式:srk-ii、srk-t、holladay、binkhorst-ii、hoffer-q、haigis ☆ 双眼iol计算同时显示,任意两个公式对照计算; ☆ a超测量准确、简单、易用。 其它
☆ 电 压:ac 100-240v 50/60hz ☆ 外形尺寸:240mm*255mm*160mm ☆ 重
量:3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