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枸杞子 | 产地 | 西宁,宁夏 |
产品属性 | 果实子仁类 | 性状 | 果实椭圆形 |
性 | 微热 | 味 | 甘 |
归经 | 归肝,肾经 | 毒性 | 无毒 |
化学成分 | 胡萝卜素,亚油酸、玉蜀黍黄素(ZeaxanLhin)、甜菜碱(Betaine) | 产品形态 | 原形态 |
炮制工艺 | 晒制 |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
【功 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主 治】: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①陶弘景:“补益精气,强盛阴道。”②《药性论》:
“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
③《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入,去虚劳。”④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中。”⑤《纲目》:“滋肾,润肺,明目。”⑥《本草述》:“疗肝风血虚,眼赤痛痒昏翳。“治中风眩晕,虚劳,诸见血证,咳嗽血,痿、厥、挛,消瘴,伤燥,遗精,赤白浊,脚气,鹤膝风。”
【性味归经】:甘,平。 ①《别录》: “微寒,无毒。” ②《药性论》: “味甘,平。” ③《食疗本草》: “寒,无毒。”入肝、肾经。
①《本草汇言》: “入足少阴、足厥阴经。” ②《本草经解》: “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③《要药分剂》:
“入肝、胃二经,兼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①《本草经疏》:“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②《本草汇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③《本经逢原》:“元阳气衰,阴虚精滑之人慎用。”④《本草撮要》:“得熟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