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鹿茸 | 产地 | 吉林 |
产品属性 | 其他动物 | 性 | 温 |
味 | 甘 | 毒性 | 无毒 |
产品形态 | 薄片 |
鹿茸是一味甘咸性温的药物,功能壮肾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因此,凡是肾阳衰弱、精血亏少的虚弱消瘦、精神倦乏、眩晕、耳鸣、目暗、腰酸、筋骨痿软、阳痿早泄、子宫虚冷、崩漏、带下等,都可以选用。
鹿茸是良好的全身强壮药。现代药物化学分析,鹿茸含有胆固醇、卵磷脂、脑磷脂、神经鞘磷脂、雌酮、前列腺素、神经节苷脂、脑苷脂类、中性脂肪、脂蛋白、肽类、氨基酸、核苷酸、胆碱样物质,维生素、酶类和各种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等。
鹿茸所含的氨基酸比人参更为丰富,已知的有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羟脯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蛋氨酸等20余种。其中甘氨酸、谷氨酸和脯氨酸含量Zui高,赖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次之,蛋氨酸Zui低。相应的蛋白质主要是胶原蛋白,角蛋白和软骨素。
鹿茸所含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无机盐有钙、磷、铜、铁、锰、锌、硒、硫、锶、钼、钠、钾、镁等。而其中的微量元素与酶、辅酶、激素和维生素的活动过程有密切联系。由此可见,鹿茸具有较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
我国Zui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曾对鹿茸的功用作过全面而系统的论述,认为鹿茸"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癎、益气壮志、生齿不老"及"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轻身延年"。药物学家李时珍强调,鹿茸功擅"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古代医家还把鹿茸这样的动物性药物称为"血肉有情之品",认为"血肉有情,非金石草木例也","能栽培身肉之精血",其功专力宏、千百年来,鹿茸的医药应用价值逐渐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