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 潼关酱菜 | 绿色食品 | 是 |
潼关酱菜
为潼关县传统土特产,源于唐代进献皇帝的贡品。其色泽鲜润、红中透黄、咸度适中略带甜味、质脆爽口、味感醇厚。曾于1916年获巴拿马世界名特食品博览会银质奖,享誉海内外。品种有八宝酱菜、连皮酱菜等。
说起潼关酱菜,连皮酱笋是它的珍品。民间流传着一段恩爱夫妻美丽动人的传说。早在明朝末年,潼关城里住着一对年轻夫妻,丈夫叫刘二,媳妇叫秀姑。夫妻相依为命,靠卖面酱和蔬菜维持生计,日子倒也过的不错。
有一年夏季时节,风调雨顺,地里的菜长的十分喜人。菜农不断给刘二的铺子送来多种绿油油、水凌凌的蔬菜,两人一天到晚都卖不完。卖不出去的菜,隔天就叶蔫皮皱,白白地糟蹋了。看着烂掉的菜,两口子既心痛又着急。于是,他们把屋里的坛坛罐罐收拾到一起,又把洗好的菜装进去,照往常的做法,撒些盐腌上。到了冬天,市面上新鲜蔬菜没有了,城里人只能吃点埋在土里的萝卜,想换换口味,该吃啥呢?这时,刘二两口子把腌的莴笋拿出来卖,让大伙一抢而光,连他们自己吃的都没有了。他们走进酱坊,拿了把木勺,揭开瓮盖正想舀面酱时,看见面酱里好象有啥东西,捞上来一看,竟是两根腌得酱红的莴笋,高兴的连忙洗净切好。只见莴笋片透明发亮,放到嘴里一尝,味道鲜脆香甜,十分爽口,又放些辣椒面,用热油一泼,顿时香味扑鼻,又炒了一盘辣子酱,一块端上桌。刘二用热馍夹上吃了一口,喜滋滋地说:“热馍夹辣子,一口能吃半拉子。我看这腌酱菜的买卖,再不愁菜烂了亏本啦!”
第二年,刘二两口子低价买回来一批菜,又买了几个大瓮,先把各种菜(苤蓝、杏仁、花生仁、莴笋、黄瓜、洋生姜、螺丝菜(潼关叫滴榴)、萝卜)用盐腌一下,再放如酱瓮里,四倒缸,三翻动,日光爆晒,下雨盖瓮,忙的不亦乐乎!
严冬出菜上市,不用说,生意分外红火,做的供不上卖,买卖越做越兴隆。两口子一合计,雇了几个人帮忙,把小铺改名“万新合酱园”,还常常琢磨出一两个新花样,手艺越来越精,品种越来越多。慢慢地“万新合”的名声就传开啦!
潼关城里有的人早就眼红“万新合”的生意红火,就花钱说情,刘二两口子也乐于助人叫“万新合”的师傅传授技艺。这样,几年的功夫,潼关城做酱菜的越来越多,古城到处飘散着酱菜的香味,人称“十里芳香----八宝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