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早酥梨,在当地种植面积大,无公害种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956年培育,1969年命名的。
早酥梨多呈卵圆形或长卵形,平均单果重约250克,大者可达900克;果皮黄绿或绿黄色,果面果滑,有光泽,并具棱状突起,果皮薄而脆;果点小,不明显;果心较小;果肉白色,质细,酥脆爽口,石细胞少,汁特多,味甜稍淡,含可溶性固形物11%~14%,可溶性糖9.23%,可滴定酸0.38%,维生素C 5.70毫克/百克,品质上。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占91%,8月中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天数96天,营养生长天数为213天。
其特点是上市早、色泽金黄,果味浓郁,皮薄肉丰,脆嫩多汁,酸甜适度。畅销东南亚、欧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背景知识:
蒲城县挂果酥梨面积17万亩,总产40万吨以上,酥梨价格一直稳定在2.20—2.60元/公斤左右。
蒲城县发展酥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县境南部海拔400-600米,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资源丰富,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优等酥梨生态区”。蒲城酥梨从上世纪60年代初起步发展,经过20多年的扩张,目前全县果园面积已达到56.4万亩,其中酥梨20万亩。2008年,该县果品总产达54.5万吨以上,其中酥梨33万吨。蒲城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酥梨大县。
主栽品种包括酥梨、早酥梨、红香酥、绿宝石、黄冠、黄金、丰水、早美酥等,县上引导农民逐步缩小晚熟果品面积,扩大中、早熟优质果品比例,使以早酥梨、绿宝石等为主的早、中熟梨占到酥梨面积的20%以上。连续多年坚持不懈积极实施优果工程,强化果农实用技术培训,促进果品生产标准化、技术规范化。
蒲城酥梨在全国名特优果品展销会上获“中华名果”称号,还先后获得过中国昆明博览会金奖、杨凌农博会后稷博会后稷金像奖、中国林产品名特优新品种博览会国优产品,连续多年荣获陕西优质水果奖、农产品金奖,被选定为国庆宴会专用水果。蒲城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酥梨之乡”。中国流通协会评定蒲城为“中国优质果品基地县”。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地经过严格检测后,正式批准"尧山牌"酥梨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蒲城"尧山牌"酥梨、因其形美色亮,个大质脆,清香爽口,耐贮耐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竞争激烈的众多水果产品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