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

五铢早期厚重翠绿美锈品 汉代铜钱铜币古泉币12030#

信息编号:511670 浏览:279次
供应商
郭强 (个体经营) 商铺
认证
报价
人民币¥6.00元每个
类别
古钱币
用途
收藏
材质
所在地
中国 山东 日照市 山东省日照市天津路78号建行家属院
联系电话
86 0633 8961086
手机号
13276331315
联系人
郭强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让卖家联系我

产品详细介绍

类别 古钱币 用途 收藏
材质 包装 纸盒
产品编号 12030 使用场合 会议庆典、商务公关、答谢客户、生日、乔迁、宗教用品、其他
送礼对象 送父母/长辈、送男友/老公、送朋友、送同事、送客户、送领导、送同学、送恩师、其他 是否提供加工定制
产品类别 钱币

五铢早期厚重翠绿美锈品 汉代铜钱铜币古泉币12030#,收藏古钱币各种不同的美锈色,翠绿美锈,值得收藏!

西汉五铢

  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行三铢钱,重如其文。这是恢复铜铸币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相一致的一个措施。但是由于三铢钱与四钱重的半两钱等价使用,于是又导致盗铸盛行,因此到了建元五年春“废三铢钱,行用半两钱”。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从新铸造三铢钱并造皮币和白金(银)币,还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又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仅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钱文“五铢”从此启用。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五铢钱 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Zui多、时间Zui长Zui为成功的长寿钱。西汉时的五铢钱有郡国五铢、赤(侧)仄五铢、三官五铢、宣帝五铢以及小五铢,金五铢等等。五铢钱诞生前夕,因半两钱濒临崩溃,市场一片混乱,各级政府与商民争利,都拼命铸钱,使得通货过度膨胀,钱币的购买力急速下降,物价飞涨。民众无法生存,相继放弃生产,流亡他乡,靠出卖劳动力来糊口;或者是铤而走险,加入私铸行列,期图赚取厚利。武帝初年,百姓因私铸而死亡的近万人,而私斗殒命的、畏罪自杀的都无法计算,可见问题非常严重。   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政府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另一次恶币的泛滥。   汉武帝收回铸币权以后,由汉武帝中央政府统一铸钱。三官五铢就是这个时候铸造的。该钱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为钱中楷模。三官指钟官、辨铜、均输(技巧),统指政府铸钱的机构。中央为推广均输法,新设水衙都尉一官,在长安上林苑办公。上林苑是政府铸钱的机构,是汉初在原秦代旧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有离宫70所,周围面积达300余里,包括现今的西安、周至和户县。

上林三官五铢钱的特点

  一、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风格较为一致,“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内 收。“铢”字“金”头有三角形、箭镞形两种,四点方形较短。“朱”字头方折,下垂笔基本为圆折,头和尾与“金”字旁平齐,笔画粗细一致。   二、钱型整齐,直径25-25.5毫米,穿直径约0.97厘米,郭厚0.15-0.2厘米,宽0.1-0.14厘米,比郡国五铢的郭略宽,且深峻平整,连接钱肉的一面垂直。背有内外郭,个别内郭四角微凸。   三、重量以3.5-4克者为多,少数的超过4克。   四、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   五、记号有穿上横和下半星两种。   六、三官五铢币材的颜色为红色,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0%,比郡国五铢略低,但配比合理,物理性能好。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三官钱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进而成为此后西汉时期五铢钱基本特征。上林三官五铢是西汉五铢钱中比较容易见到的一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洛阳烧沟和洛阳西郊先后发掘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铸币,上林三官五铢在两处汉墓中都有出土。   钱币业务由三官署统一办理,有许多好处:第一、使钱币标准化,规律化;第二、提高铸钱技术水准;第三、增加了生产量;第四、有效防止私铸;第五、容易控制发行。   三官钱初期重量超过五铢,制作精美前所未有,而且铸钱技术采用铜范法,铸出的钱币重量上都是一致的,合乎标准,铸出的钱边缘都加以打磨,非常整齐,故有“赤仄钱”之称。新钱铸成后,政府用以收兑郡国钱,一枚兑劣钱5枚。到了元鼎四年(公元前117年),劣钱已经大部分收回,后明令禁止郡国钱许流通。   五铢发行三十一年后,汉武帝崩殂。在此期间,铸成的钱数量很多,钱的范式也有变化。比如文字的大小、书法结构都有出入,至于穿上半月、穿下半星、穿上下横、星月文、四决文等可能是炉别的标志。   西汉昭帝年间(公元前86年-前74年),一切以谨慎守成为主,对外战争大致已结束,对内则鼓励生产,经济状况比武帝末年还要好。昭帝五铢大小和武帝时三官五铢相同,但重量要比三官五铢轻,一般又比宣帝五铢略重。从书法上看,钱文“五”字变化较大,一般字形瘦长,“五”字两边交笔已变弯曲,两股末端有明显的收敛,上下横有的较长而接于外郭;“铢”字“朱”字头方折,“金”字旁呈三角形,明显低于“朱”字。面文外郭较高窄,但比郡国五铢及三官五铢略低,有穿上一横或穿下半星记号。铜色深红,铸造技术比三官钱略显粗糙。   继昭帝之后,宣帝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73-前49年),吏治清明,四海无事,国泰民安,物阜年丰,是西汉的黄金时期。同时国际贸易也很发达,也是西汉的Zui高峰。因此年年铸钱,很快发行出去,又很快回流到国库中来。宣帝末年,库中存钱八十多亿。宣帝五铢是汉宣帝在位期间铸行的。该钱铜质、形制、书体、铸造均已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钱文笔画挺拔,给人以清秀超逸之感。“五”字交笔弯曲,上下横画超出交笔末端外,“铢”字的“金”头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于“朱”字。此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该钱的外郭由外向内作坡状倾斜。钱直径有2.5和2.6毫米两种,Zui常见的郭厚1.5厘米,穿宽10厘米,重3.5克左右,面郭约厚1.5-2厘米。在两汉五铢中这种钱的面郭Zui宽。其形制整齐,肉面光洁,钱内外郭略高于钱肉,薄厚一致。宣帝铸钱以工整敦厚著称,在西汉钱中地位极高。   小五铢约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铸,俗称“鸡目钱”、“鹅眼钱”,由其形小而得名。在出土的西汉钱币中,有汉代文献记载的小型五铢钱,这种钱及钱范出自西汉时期的墓葬或遗址中,其中,汉宣帝杜陵一号陪葬坑中所出土的是有确切纪年的一例。   小五铢面文“五铢”,铸造精美,面有周郭,无好郭,背侧肉好,周郭俱备,文字清晰。钱直径在1.15-1.2厘米之间,重约0.62-0.65克。钱文书体亦与武帝、昭帝、宣帝三代各有区别。“五”字交股有的较直,有的略弯,也有的弯曲甚大,形制上有的穿上横画如三官钱式,也有如五铢Zui常见的面内无郭的一种。这说明小五铢并非一朝所铸,也同普通五铢一样,分别铸造于武帝以后的西汉各个时期。就出土情况,尤其是从汉宣帝陪葬坑的出土情况看,小五铢是成串地乱置在十件大陶俑之间,说明这是冥钱而非行用钱。   剪轮五铢钱又称“磨郭五铢”、“剪郭五铢”。武帝初铸五铢时“周郭其质”,以防止奸民从钱背面磨铜取熔。可是西汉后期竟出现另一种磨边的剪轮五铢,是一种用普通五铢钱经磨鑢加工而减重的钱币。实际上这种五铢叫磨边五铢Zui为贴切。   西汉后期成帝、哀帝之世,社会矛盾尖锐,灾荒相继,币制也随之混乱,剪轮五铢就势此时开始出现的。   剪轮五铢是币制混乱时代的产物,洛阳烧沟及洛阳西部发掘的西汉墓中都有出土。   1980年,陕西省咸阳市土原下发现金质五铢一枚,钱直径2.6厘米,厚0.2毫米,重9克,面背均有郭,正面外郭较背部稍宽,面穿方正,上有横画。“五铢”二字小篆阳文工整,“五”字交叉处弯曲,上下两横较长,“铢”字的“朱”字头方折,“金”字头呈三角形,制作精美,色泽金黄,诚为罕见的稀世珍品。   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

西汉五铢

  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行三铢钱,重如其文。这是恢复铜铸币名义价值与法定重量相一致的一个措施。但是由于三铢钱与四钱重的半两钱等价使用,于是又导致盗铸盛行,因此到了建元五年春“废三铢钱,行用半两钱”。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从新铸造三铢钱并造皮币和白金(银)币,还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又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仅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钱文“五铢”从此启用。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在汉武帝以后的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均有过铸造,历时长达739年,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Zui多、时间Zui长Zui为成功的长寿钱。西汉时的五铢钱有郡国五铢、赤(侧)仄五铢、三官五铢、宣帝五铢以及小五铢,金五铢等等。五铢钱诞生前夕,因半两钱濒临崩溃,市场一片混乱,各级政府与商民争利,都拼命铸钱,使得通货过度膨胀,钱币的购买力急速下降,物价飞涨。民众无法生存,相继放弃生产,流亡他乡,靠出卖劳动力来糊口;或者是铤而走险,加入私铸行列,期图赚取厚利。武帝初年,百姓因私铸而死亡的近万人,而私斗殒命的、畏罪自杀的都无法计算,可见问题非常严重。

  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政府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另一次恶币的泛滥。

  汉武帝收回铸币权以后,由汉武帝中央政府统一铸钱。三官五铢就是这个时候铸造的。该钱制作精美,边郭工整,重量准确,钱文秀丽,为钱中楷模。三官指钟官、辨铜、均输(技巧),统指政府铸钱的机构。中央为推广均输法,新设水衙都尉一官,在长安上林苑办公。上林苑是政府铸钱的机构,是汉初在原秦代旧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有离宫70所,周围面积达300余里,包括现今的西安、周至和户县。

上林三官五铢钱的特点

  一、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风格较为一致,“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内 收。“铢”字“金”头有三角形、箭镞形两种,四点方形较短。“朱”字头方折,下垂笔基本为圆折,头和尾与“金”字旁平齐,笔画粗细一致。

  二、钱型整齐,直径25-25.5毫米,穿直径约0.97厘米,郭厚0.15-0.2厘米,宽0.1-0.14厘米,比郡国五铢的郭略宽,且深峻平整,连接钱肉的一面垂直。背有内外郭,个别内郭四角微凸。

  三、重量以3.5-4克者为多,少数的超过4克。

  四、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

  五、记号有穿上横和下半星两种。

  六、三官五铢币材的颜色为红色,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 0%,比郡国五铢略低,但配比合理,物理性能好。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三官钱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进而成为此后西汉时期五铢钱基本特征。上林三官五铢是西汉五铢钱中比较容易见到的一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洛阳烧沟和洛阳西郊先后发掘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铸币,上林三官五铢在两处汉墓中都有出土。

  钱币业务由三官署统一办理,有许多好处:第一、使钱币标准化,规律化;第二、提高铸钱技术水准;第三、增加了生产量;第四、有效防止私铸;第五、容易控制发行。

  三官钱初期重量超过五铢,制作精美前所未有,而且铸钱技术采用铜范法,铸出的钱币重量上都是一致的,合乎标准,铸出的钱边缘都加以打磨,非常整齐,故有“赤仄钱”之称。新钱铸成后,政府用以收兑郡国钱,一枚兑劣钱5枚。到了元鼎四年(公元前117年),劣钱已经大部分收回,后明令禁止郡国钱许流通。

  五铢发行三十一年后,汉武帝崩殂。在此期间,铸成的钱数量很多,钱的范式也有变化。比如文字的大小、书法结构都有出入,至于穿上半月、穿下半星、穿上下横、星月文、四决文等可能是炉别的标志。

  西汉昭帝年间(公元前86年-前74年),一切以谨慎守成为主,对外战争大致已结束,对内则鼓励生产,经济状况比武帝末年还要好。昭帝五铢大小和武帝时三官五铢相同,但重量要比三官五铢轻,一般又比宣帝五铢略重。从书法上看,钱文“五”字变化较大,一般字形瘦长,“五”字两边交笔已变弯曲,两股末端有明显的收敛,上下横有的较长而接于外郭;“铢”字“朱”字头方折,“金”字旁呈三角形,明显低于“朱”字。面文外郭较高窄,但比郡国五铢及三官五铢略低,有穿上一横或穿下半星记号。铜色深红,铸造技术比三官钱略显粗糙。

  继昭帝之后,宣帝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73-前49年),吏治清明,四海无事,国泰民安,物阜年丰,是西汉的黄金时期。同时国际贸易也很发达,也是西汉的Zui高峰。因此年年铸钱,很快发行出去,又很快回流到国库中来。宣帝末年,库中存钱八十多亿。宣帝五铢是汉宣帝在位期间铸行的。该钱铜质、形制、书体、铸造均已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钱文笔画挺拔,给人以清秀超逸之感。“五”字交笔弯曲,上下横画超出交笔末端外,“铢”字的“金”头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于“朱”字。此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该钱的外郭由外向内作坡状倾斜。钱直径有2.5和2.6毫米两种,Zui常见的郭厚1.5厘米,穿宽10厘米,重3.5克左右,面郭约厚1.5-2厘米。在两汉五铢中这种钱的面郭Zui宽。其形制整齐,肉面光洁,钱内外郭略高于钱肉,薄厚一致。宣帝铸钱以工整敦厚著称,在西汉钱中地位极高。

  小五铢约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铸,俗称“鸡目钱”、“鹅眼钱”,由其形小而得名。在出土的西汉钱币中,有汉代文献记载的小型五铢钱,这种钱及钱范出自西汉时期的墓葬或遗址中,其中,汉宣帝杜陵一号陪葬坑中所出土的是有确切纪年的一例。

  小五铢面文“五铢”,铸造精美,面有周郭,无好郭,背侧肉好,周郭俱备,文字清晰。钱直径在1.15-1.2厘米之间,重约0.62-0.65克。钱文书体亦与武帝、昭帝、宣帝三代各有区别。“五”字交股有的较直,有的略弯,也有的弯曲甚大,形制上有的穿上横画如三官钱式,也有如五铢Zui常见的面内无郭的一种。这说明小五铢并非一朝所铸,也同普通五铢一样,分别铸造于武帝以后的西汉各个时期。就出土情况,尤其是从汉宣帝陪葬坑的出土情况看,小五铢是成串地乱置在十件大陶俑之间,说明这是冥钱而非行用钱。

  剪轮五铢钱又称“磨郭五铢”、“剪郭五铢”。武帝初铸五铢时“周郭其质”,以防止奸民从钱背面磨铜取熔。可是西汉后期竟出现另一种磨边的剪轮五铢,是一种用普通五铢钱经磨鑢加工而减重的钱币。实际上这种五铢叫磨边五铢Zui为贴切。

  西汉后期成帝、哀帝之世,社会矛盾尖锐,灾荒相继,币制也随之混乱,剪轮五铢就势此时开始出现的。

  剪轮五铢是币制混乱时代的产物,洛阳烧沟及洛阳西部发掘的西汉墓中都有出土。

  1980年,陕西省咸阳市土原下发现金质五铢一枚,钱直径2.6厘米,厚0.2毫米,重9克,面背均有郭,正面外郭较背部稍宽,面穿方正,上有横画。“五铢”二字小篆阳文工整,“五”字交叉处弯曲,上下两横较长,“铢”字的“朱”字头方折,“金”字头呈三角形,制作精美,色泽金黄,诚为罕见的稀世珍品。

  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止多年。

所属分类:中国礼品工艺品网 / 邮票、钱币、纪念币
本页链接:http://product.11467.com/info/511670.htm
五铢早期厚重翠绿美锈品 汉代铜钱铜币古泉币12030#的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关于郭强 (个体经营)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主要经营:古钱币 ; 铜元 ; 银币 ; 纸币 ; 纪念币
郭强(个体经营)位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郭强(个体经营)是一家批发销售历代古钱币、铜元、银币、纸币、纪念币等钱币的阿里巴巴诚信通旺铺。郭强(个体经营)经营的古钱币畅销钱币收藏爱好者市场。郭强(个体经营) ...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完全免费,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