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红酸枝,也称红檀,蝶形花科铁木豆属,学名是红铁木豆。红铁木豆,大乔木,高达30米,直径60厘米。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和非洲地区。在国内常用于冒充大红酸枝和小叶紫檀制作古典家具,也有用于现代实木**家具和**装饰。
树木是大自然对全人类的馈赠,从宏观视角看,树木是地球的毛发,从微观视角来看,树木是生命的庇护所。
中国人对良木有着深厚的感情,宏伟的木制建筑、古老的木质家具以及精致的木工艺品,无不传承着深刻的中国文化。
大家对依靠树木、利用木材、使用家具都感到习以为常,但如何判断其来源、属种、真假及品质,往往缺乏有效的手段。
我们拥有木材检测实验室和的技术人才,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木材树种进行鉴定。
可鉴定范围:各类进口、国产木材树种,红木及红木家具,木质珠串等。
木材鉴定样品的要求:样品大小好大于10.0(长)×10.0(宽)×3.0(厚) cm。如果鉴定贵重木材、工艺品或古董家具等,只能提供小块的样品,这时大小好大于2.0(长)×2.0(宽)×2.0(厚) cm。样品要求完整,不应破碎,否则不能使用。木材鉴定所需时间取决于木材样品的树种、材质以及提供的样品信息。一般需要在收到样品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
检测标准:
GB/T14019-1992木材防腐
GB/T1503-1994木材干燥
GB/T15787—1995原木检验
GB/T155—1995原木缺陷
GB/T4823—1995锯材缺陷
GB/T17662-1999原木检验符号
GB/T18107-2000红木
GN/T5039-1999杉原条
GB/T4815-1984杉原条材积表
LY/T1502-1999马尾松原条
LY/T1509-1999阔叶树原条
LY/T1079-1992小原条
LY/T1293-1999原条材积表
GB142-1995接用原木、坑木
4812—1995特级原木GB/T
GB/T15779—1995旋切单板用原木
GB/T15106—1995刨切单板用原木
GB/T144—1995原木检验
GB/T4814—84原木材积表
GB/T11716—89小径原木
GB11717-1989造纸用原木
LY/T1294-1999直接用原木、电杆
LY/T1369-1999次加工原木
LY/T1369-1999脚手杆
LY/T1506-1999短原木
LY/T1507-1999松木杆
LY/T1508-1999杂木杆
LY/T1002-1991车立柱
LY/T1157-1994檩材
LY/T1158-1994椽材
GB/T153—1995针叶树锯材
GB/T4817—1995阔叶树锯材
LY/T1296-1999载重汽车锯材
GB/T4822-1999锯材检验
GB449-1984锯材材积表
GB154-1984枕木
LY/T1652-1999毛边锯材
GB6491-1986锯材干燥质量
LY/T1513-1999乐器锯材、钢琴用材
LY/T1184-1995橡胶木锯材
LY/1512-1999普通卫生筷子
鉴联检测有良好的内部机制,优良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由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效率的人才组成,拥有完善的技术研发力量、专 业的实验设备和成熟的售后服务团队。在检验检测领域有着丰富经验,拥有许多种检测手段,覆盖金属材料、有机分析,无机分析,仪器分析等检测手段。熟悉现行的GB/ISO/JIS/STMA/EN/DIN/BS/GOST等国内外**的技术标准,掌握着新的检测方法。并与多家检测认证机构保持长期紧密合作关系,由鉴联检测出具的检测报告得到众多国际机构认可,我们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检测问题的解决方案。
木材检验请资询本公司李工
行业资讯:
不得不走从国外引进的道路。地质部门从1979年起,陆续进口了一批大、中、小型相结合的电子计算机地震处理系统。另外还在一台国产中型计算机上自编配置了一套地震软件。在石油海洋地质系统内分3个层次,建立了北京计算中心以及8个计算站和3个处理基地,基本满足了本系统目前对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以及部分精细特殊处理的需要。在使用国外处理软件的过程中,对原有的部分模块曾作过改进。同时北京计算中心、石油物探研究所、第二物探大队和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等单位还研制了一批新的应用软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它们的适应性和应用效果。
随着地震勘探新方法和数字处理技术在油气勘查中的广泛应用,为提高资料解释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地震资料人机联作解释工作也随之发展起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地矿部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从国外引进成套的**的人机联作解释工作站,北京计算中心和石油物探研究所先后于1987、1988年分别从美国Landmark公司和GSI公司购进了LANDMARK人机联作解释系统和SIDIS解释系统,不久即投入生产使用。另一方面,从培养人材以及根据勘探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运用自己的解释经验。石油物探研究所和北京计算中心先后从1987、1988年开始独立研制地震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他们分别选用微VAX-Ⅱ和Compag386/20为主机,配以必要的外部设备,自行设计编制软件,于1990年分别研制成功一套主要用于二维构造解释的成套的人机联作软件系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这两套系统与国外引进的相比,在功能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例如石油物探研究所研制的GPP系统,菜单和操作提示均采用中文,能够处理逆断层上下盘重叠部位的层位数据保留和显示问题等等。应用这套系统对四川大足地区地震资料的实际解释,其结果与引进的SIDIS系统的解释结果一致。现有两套地震资料人机联作解释系统,通过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大提高,必将在油气勘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地震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解释逐步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以及完成全面数字化以后,地震勘探新的技术方法的应用有了迅速的发展。在*近10多年中,我国地震勘探工作已由以往普遍使用的二维地震勘探方法发展到部分地应用三维地震勘探;由以往应用单一的纵波发展到纵、横波的联合应用;由单一地面观测发展到地面地震与井中垂直地震剖面紧密结合的观测研究;由主要利用波的到达时间作构造研究发展到同时充分利用高保真度的波的动力学特点进行构造、地层、岩性、油气的综合研究解释。此外,在分辨率(纵向、横向)的提高、人机联作技术,以及复杂地表条件下的施工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