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珍珠母 | 产地 | 广西 |
产品属性 | 根茎类 | 性状 | 几种河蚌贝壳的珍珠层 |
性 | 凉 | 味 | 咸 |
归经 | 入心、肝两经 | 毒性 | 无毒 |
化学成分 | 碳酸钙等 | 产品形态 | 粉 |
炮制工艺 | 晒制 |
珍珠母细粉
【始载文献】
《饮片新参》
【史记别名】
珠牡、珠母(《本草图经》),明珠母(《中药志》)。
【动物来源】
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珠珠贝或蚌科动物几种河蚌贝壳的珍珠层。全年均可收集。将贝壳用碱水煮过,漂净,刮去外层黑皮,煅至松脆即成。市售品有采自制钮扣剩下的废蚌壳加工而成。
【地域分布】
主产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
【生理作用】以马氏珍珠贝的珍珠层粉末给家兔后,血中钙离子浓度,与给碳酸钙后几无差别。
【加工采制】
拣去杂质,敲成碎块,筛去灰屑。
【功治归经】
咸,凉。入心、肝两经。平肝,潜阳,定惊,止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
【饮食禁忌】
胃寒者慎服。
【古今文摘】
①治肝阳上升,头晕头痛,眼花耳呜,面颊燥热:珍珠母五钱至一两,制女贞、旱莲草各三钱。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
②治心悸失眠:珍珠母五钱至一两,远志一钱,酸枣仁三钱,炙甘草一钱五分。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
③治内眼疾患(晶体混浊,视神经萎缩):珍珠母二两,苍术八钱,人参一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名家名录】
《中国医学大辞典》:此物(珍珠母)兼入心、肝两经,与石决明但入肝经者不同,故涉神志病者,非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