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 鼓 尺寸:长*宽*高(cm) 100鼓面*101鼓足*70 材质:铜
牛 头 底 座 尺寸:长*宽*高(cm) 111*114*80 材质: 红椿木(深红褐色,边材色较淡,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花纹美丽,质地坚韧,防虫耐腐,变形小,是制作高级家具首选好木料。)
此面铜鼓浇铸一次成型,工艺申请专利,专利zl200720153464.1
经多年的经验,开拓与创新认真探索铸造出让民心满意的铜鼓。花纹,外观,金属比例音色等均与传统铜鼓无异。是迄今为止民间传统工艺铸造的可用与演奏最多的铜鼓。
铜鼓鼓面中心饰以太阳纹,光芒呈高浮雕,突出鼓面,看起来整个鼓面就活似光芒四射的太阳,。鼓面晕圈较疏朗;鼓体形高大,鼓胸突出,鼓腰粗而略直,腰最小徑在中部,鼓足高,胸腰間鑄有有宽大的辫纹带空扁耳兩對。主晕为翔鹭纹,鼓身晕圈密而窄,也全饰以羽人纹、翔鹭纹。所谓“羽人”,指身披羽饰、头戴羽冠,手舞足蹈的人物形象,羽人舞蹈纹样是一种图腾崇拜的表现,“羽人”实际上是化装成鹭鸟的舞者形象,通过写实风格的纹样记录于铜鼓之上。鼓胸为六组羽人划船纹,每船六人,其中船上的划船者皆戴羽冠,船后方有衔鱼站立的鹭鸶或花身水鸟,鼓腰饰八组羽人舞蹈纹,每组二至三人,头戴羽饰,下身系展开的羽裙,两臂外展,双腿叉开作舞蹈状。舞人上空有衔鱼的翔鹭。舞人化装成鹭鸟,扭腰且强调手的姿态,或屈肘翘掌,或斜俯盖掌,或叉手于腰间,表现鹭鸟或飞翔或停落的姿态。舞人顶饰蓑毛,髻缀双羽翼,身披鹭身鹭尾纹样的舞裳,前幅下垂及足,后幅长披及地。各对舞人之间亦以几何纹带作边饰并加以分隔。
铜鼓上的羽人舞蹈纹样是对当地人们生活、人体、动作等的具体反映,是制鼓匠人写实的白描手法体现,是铜鼓艺术中最直接、最形象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内容最有价值的其中一部分,是铜鼓艺术成熟表现的一部分,为我们形象的再现了古代当地民族生活、文化、宗教信仰的历史画面,极富装饰性,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繁缛精致,仿古图案逼真。
该面铜鼓从造型、绘画、雕刻,都充分体现了壮族民间美术之成就,其铸造工艺也是十分精巧,正所谓“精雕细琢出神韵,余音绕梁定乾坤”,文化内涵丰富,收藏价值高。
铜鼓的用途大致上有四个方面,一是重器,是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二是指宝器,是财富的象征,是世代珍藏的家宝,素有“家中财不跑,铜鼓保财牢”的说法;三指神器,用以驱鬼镇邪、镇雷求雨祈丰收和镇雷止雨消灾;四是乐器,在节日、祭祀、婚姻和盛大节日时作为打击乐器使用。
现今,本公司以弘扬民族铜鼓文化为己任,用铜鼓为广西打造一张向世界传递民族文化的新“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