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技术要求
5.1 原料要求
5.1.1 基础原料
5.1.1.1 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所使用的基础原料应为GB 2760及相关公告中批准使用的物质,其质量规格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5.1.1.2 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不应使用基于铅、汞、镉、铬(Ⅳ)、砷、锑、硒元素或其化合物的着色剂,所用着色剂应符合GB 9685中对于着色剂的纯度要求;其他基础原料应为我国批准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基础原料。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所使用的基础原料也可用于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
5.1.2 添加剂
5.1.2.1 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所使用的添加剂应为GB 2760及相关公告中批准使用的物质,其质量规格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5.1.2.2 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所使用的添加剂应符合GB 9685及相关公告的要求。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所使用的添加剂也可用于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
6 其他
6.1 迁移试验
迁移试验应按照GB 31604.1和GB 5009.156的规定执行。
6.2 标签标识
6.2.1 标签标识应符合GB 4806.1的规定。
6.2.2 油墨产品还应在标签上标示产品类别(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间接接触食品用油墨);应在标签或随附文件中标明宜使用的印刷基材、印刷工艺(如固化时间等)及特殊使用要求等信息。
美国FDA食品级接触材料检测测试项目有哪些?
去离子水浸取法、酒精浸取法、正庚烷浸取法、95%酒精中的可浸提物、乙酯中的可浸提物、苯中的可浸提物、二甲苯提取物、可溶萃取物(去离子水浸取法)、可溶萃取物(8%酒精浸取法)、可溶萃取物(50%酒精浸取法)、可溶萃取物(正庚烷浸取法)、可溶萃取物(95%乙醇)、可提取氟化物、五酚PCP、总不挥发性萃取物、比重、熔点、残留苯单体、残留氯单体、残留丙烯腈等。
LFT-PP的性能也非常好,在12℃时的高温疲劳强度是普通玻纤增强PP的2倍,甚至比以耐热性著称的玻纤增强尼龙高1%,因而这种材料具有作为结构件所需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是汽车轻量化的材料。聚赛龙LFT-PP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实例聚赛龙长玻纤增强PP材料主要应用于底护板、天窗排水槽、仪表板骨架、前端框架、发动机底护板、发动机罩盖、排档盒底座、后视镜支架、门内板、油门踏板、卡车杠支架等部件。聚赛龙LFT-PP材料牌号:PPLGF-PLGF-5PPLGF-4H免喷涂聚丙烯材料汽车用免喷涂聚丙烯材料是在聚丙烯原料(PP)中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加入具有不同显示效果的:金属粉、珠光粉、陶瓷粉、高光色粉等,使其自带特殊色彩效果。
EcoV:ETM168是为冻融能力至关重要的低光泽涂料而开发的。EcoV:ETM163是为拥有优异的光泽性和抗粘连性的半光涂料而特别合成的,基于EcoV:ETM163乳液的半光涂料表现出高于低Tg纯丙烯酸乳液和低Tg乳液超出一倍的性能。据吴贤亮说,目前使用低Tg技术的制造商对EcoV:ETM技术特别感兴趣。“制造商在改善涂料的耐擦洗性能的同时还能去除成膜助剂。毋庸置疑,EcoV:ETM作为高性能室内装饰涂料的成膜物质,远高于的性能。11月2日,的窗膜集团新加坡挪瓦玛翠斯(NovomatrixPteLtd)旗下品牌Nanolux宣布,其推出的高科技车膜---纳米多层涂布技术的前档风玻璃膜SuperLux7(SPL7)将于近日在上海上市。作为完全不含金属的环保型车膜产品,SPL7薄型超导隔热膜的透光度高达7%,而内反光率仅为超低的5%,其隔热性能也大大优于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了隔热、清晰视觉的解决方案,令车主无论白天夜晚,都能够享受舒适、安全的驾车环境。
RFID瓶盖及其配套的RFID阅读器计划于28年正式销售,面向商业饮料市场。日本日立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则研制出了超小型的电子标签,它的长和宽都只有.5毫米。尽管身材微小,每枚芯片却存有一个38位的独特识别码。当它进入RFID阅读器的磁场时,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将存储在芯片中的编码发送出去。解读器读取编码并将其后,送到信息系统处理。芯片的是在制作过程中整合到芯片电路中的,遭仿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