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注册公司代理记账·开票额度不够怎么办?

产品名称 杭州注册公司代理记账·开票额度不够怎么办?
公司名称 杭州好又快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价格 100.00/件
规格参数
公司地址 杭州市上城区置鼎时代中心4幢632室
联系电话 0571-87911962 17764573265

产品详情

尴尬!开票额度

不够怎么办?

近跟粉丝聊天,这个粉丝分享了一个很尴尬的事:

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谈了一个大单,结果开票额度不够!尴尬啊……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只要调整一下开票额度就好,具体操作如下:
01

登录税务数字账户
由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或办税员等具有办税权限的人员登录电子税务局,从【我要办税】栏目中的【税务数字账户】入口进入税务数字账户。
图片
02

申请调整发票额度
进入税务数字账户页面后,点击业务办理栏目中【发票额度调整申请】按钮,进入到授信额度调整申请页面。
图片

页面上方展示查询功能,可根据需要查询历史申请办理情况。点击蓝色【新增申请】按钮,可以进入到新增申请页面。

图片

进入后就可以进行新增发票额度调整申请,页面顶部展示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人、赋额类别等基本信息。

图片

再往下滑动页面,需要在申请额度调整信息栏填写申请调整额度类型、申请调整额度和申请理由等必录信息

图片

往下滑动页面,可上传附件资料(如购销合同、固定资产情况表及其他材料)辅助税务人员审核。

图片

完成所有信息填写后,点击【申请】按钮,系统会提示“提交成功,需要税务人员人工审核,请耐心等待”提醒。

图片

一般来说,提高开票限额为即办业务,在电子税务局提交申请后,当天就可以完成。如果超过5天依旧没有动静,可以询问下当地税局。




图片

发票金额>实际金额


除了开票额度不够外,经常还会遇到另一种情况:收到的发票金额比实际支出的金额要大。

比如实际支出是90元,但收到的发票却是是100元这种情况。这情况该怎么处理?

首先,需要区分多开的原因是什么:

第1种情况:

如果是供应商随货开具了发票,采购商在实际验收货物时,出现少许短少,导致实际结算金额小于发票的,供应商不愿重开发票的,根据双方的合同协议、货物验收单据以及供应商同意扣部分款项的同意书等,采购方可以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进行税务处理:

1.增值税专用发票正常认证抵扣,农产品销售发票正常计算抵扣税额,然后对扣款部分对应的进项税额做转出处理;

2.该发票可以作为税前扣除凭证,但是少付款部分的金额需要剔除。


第二种情况:

如果是单位职工出差时,发生的费用超过企业的报销标准的,比如乘坐了更高檔次的高铁、更高仓位的飞机,或者入住了更高星级标准的酒店,在实际报销时按照企业报销标准予以报销,多出部分的金额由员工个人承担的。

对于该类发票,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也只能按照报销金额为准,员工个人承担部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税前扣除。



如果供应商多开发票,属于虚开发票的,则该发票既不能作为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也不能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PART 01
采购货物发票多开的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发票显示或计算的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实际付款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发票少付款对应的进项税额)
PART 02
交通费、住宿费等金额多开的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发票显示或计算的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实际付款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发票少付款对应的进项税额)


图片

开票总额度相关问题
01

怎么查看开具金额总额度和可用额度?

登录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后,在“开票业务/蓝字发票开具”模块中,展示授信额度信息、纸质发票信息和本月蓝字开票信息,供纳税人参考。

图片

02

不同种类的发票共用同一个总额度吗?

共用同一个开具金额总额度,但是授信总额度扣除的环节与方式不同:

图片

03

总额度有几种调整方式?
1.定期调整

定期调整是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每月自动对试点纳税人开具金额总额度进行调整。

2.临时调整

临时调整是指税收风险程度较低的试点纳税人开具发票金额第1达到开具金额总额度一定比例时,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当月自动为其临时增加一次开具金额总额度。

3.人工调整

人工调整是指试点纳税人因实际经营情况发生变化申请调整开具金额总额度,主管税务机关依法依规审核未发现异常的,应为纳税人调整开具金额总额度。
04

申报会影响发票额度的使用吗?
每月1日,系统将按照一定规则重新赋予纳税人月初发票额度。纳税人在未申报前,系统呈现“可用发票额度(申报前)”,纳税人只能在“可用发票额度(申报前)”的额度内开具发票;纳税人在完成申报并成功后,系统方可呈现“可用发票额度(申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