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6日,取自http://www.amsreview.org/amsrev/theory/hol-brookll-97g.html。 13.Lenticular-how it works(n.d.).Retrieved July 20,2005 from http://www.lenstar.org/how/hwmain.htm 14.Lenticular-Effects(n.d.). Retrieved July 20,2005, from http://www.lenstar.org/effects/effects.htm 15.Lenticular Print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by World Holographics(n.d.). Retrieved July 20,2005, from http://www.world3d.com/index.html 16.Didik(1988-2003). History and Guide Book to Lenticular Technology. 17.Vancouver(2003). How to make a high quality lenticular 3D photo at home. 18.http://www.rit.edu.tw/~bekpph/lenticular imaging 19.http://www.didik.com/varivue 今年六月与台湾印刷暨机器材料工业同业公会所组成的台湾访问团一起前往中国大陆参加2006上海全印展之一系列活动,整个展会相关活动的规划、会场周边的环境、相关行政措施的严密配合等等排场令人震撼。 虽说同一时间邻近地点另有六国元首国际高峰会议的举办,实施交通管制的关系而产生些许不便,但也连带让全印展受到更高规格的重视。 但整体来看,中国大陆对於印刷产业发展的用心与爬升为印刷大国的旺盛企图远超过任何一个国家。 在2006年6月的上海,印刷业如同一个耀眼的明星产业,让所有印刷人感觉与有荣焉。 有些随团前往的台湾印刷业者比较起台湾与大陆对於印刷产业景气一冷一热的两极现象,颇为感叹。 我们都听过一则寓言,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大把筷子捆在一起就很难折断。 但是台湾印刷产业所呈现的似乎与这一则寓言故事有所出入。 单打独斗很容易,但谈到整合,却往往难以凝聚共识。 在缺乏对於整合的信任基础,也就难以创造出符合大众的利益了。 举例来说,在未对市场状况有充分的分析之下盲目进行设备投资,破坏市场价格,或许满足了一时的利益,却可能一步步逼近微利的死胡同,後大家都赚不到钱。 又如在大陆发展的台商印刷业者,在大陆未开放证照的情况之下,多数台商争食的市场不脱其他产业台商的业务,基本上无异於在台湾内需市场的竞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