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 | 莴笋叶 | 级别 | 一级良种 |
品种纯度 | 98.0(%) | 净度 | 99.0(%) |
发芽率≥ | 94.0(%) | 产地/厂家 | 天津 |
白雪公主莴笋
适宜秋、冬、春栽培的尖叶型品种,长柳尖叶,叶长28-35厘米,叶面光滑,清绿色,皮薄,嫩绿色,肉清绿,耐热、特耐寒肉质翠嫩,品清香,品质佳,单株重2.0千克,Zui重达2.8千克,苗产4500-5600千克左右,宜全国各地种植。
每亩用量3包,育苗移栽
每件10克
莴笋,学名茎用莴苣,与生菜(叶用莴苣)同为莴苣属。目前品种有:挂丝红(成都) 双尖莴笋 渡口尖叶(山东柳叶)白甲莴笋(重庆)二白皮稀节疤(成都)等等。
一、栽培技术
莴笋可周年栽培,以春、秋两季栽培为主。生产上依其收获期可分为冬莴笋、春莴笋、夏莴笋、秋莴笋等四类(播种、收获期见表下表)。
四季莴笋的播种、收获期见表
────────────────────────────
类 别 播种期 定植期 收获期
────────────────────────────
冬莴笋 8月下旬~10月 9月下旬~11月中旬 11月下旬~2月
春莴笋 11月~1月 12月~2月下旬 3月~5月
夏莴笋 3月~5月 4月~6月中旬 6月~8月
秋莴笋 6月~7月 7月上旬~8月上旬 9月~10月
────────────────────────────
各季莴笋有相应的栽培技术关键。在此以冬莴笋栽培技术为重点分述于后。
(一)冬莴笋栽培技术要点 此期基本上是莴笋的适宜生长季节,采取适当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获得高产。
1.品种选择:冬莴笋应选择生长迅速、茎肥大的品种,如白甲、双尖、尖叶、挂丝红等。
2.培育壮苗:播种期温度较高,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即先浸种3-4小时,然后将种子放在温凉处(如吊于水井或放于冰箱内)催芽,待80%种子出芽后(一般3-4天)播种。适当稀播,每亩苗床用种量0.5-0.7公斤。
3.整地定植:深耕坑土,施足基肥,选阴天或雨后土壤湿润时栽苗,若土壤干燥,必须在栽的前一天浇水灌窝,以防定植时伤根,带土移栽,及时浇定根水。一般栽植密度为1.6-2.5米开厢(包沟),种5-6行,株行距0.3-0.4米,亩植6000-7000株。
4.加强田间管理:莴笋根系浅,吸收能力弱,不耐浓肥,对水肥要求严格。一般追肥水三次:第一次在栽植后两周,幼苗已成活,迅速生长时施用;第二次在莲座期施用;第三期在茎开始膨大时施用。在茎迅速膨大时,不宜过早施肥水以免开裂。在冬莴笋收获前10-15天用生长剌激素"920"或荼乙酸15-20ppm根外追肥,可促进生长,提高品质与产量。秋冬季雨水较多,田间湿度较大时,易发生病害,应及时喷药防治。
5.适时采收:当莴笋嫩茎顶部与外叶等高(即"平顶")时为成熟采收的适期,应及时采收,冬莴笋产量较其它季节栽培高,亩产3000-3500公斤。
二、病虫害防治
1.霜霉病: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凡根、茎叶带紫红或深绿色的表现抗病,如红皮莴笋、尖叶莴笋等较抗病。②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注意排水,清洁田园,轮作等。③药剂防治 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72.2
%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菌核病: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红叶莴笋,挂丝红,红皮圆叶等。②农业防治 培育适龄壮苗,合理施肥,带土定植等。③药剂防治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灰霉病: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及时处理病残株,增强植株抗病力;②药剂防治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蚜虫(菜蚜):防治方法,①预测预报 加强测报,发现虫量陡增,及时进行药剂防治。②药剂防治
10%吡虫灵亩用10克;5%蚜虱净亩用20毫升;3%避蚜雾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7 %百树得乳油2500-3000倍液。
5.猿叶虫: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 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及铲除杂草。
②药剂防治21%灭杀毙6000倍液;20%菌马乳油3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